可曾听闻过,多年前,中原曾出现过一个名叫‘六谷教’的神秘教派吗?”

    东君看向小八,后者点头,“听说过的,据说是仁昭二年,也就是十五年前。那年西北三州大旱,老百姓整年都颗粒无收,导致三州是饿殍遍野,白骨满山。而这个六谷教便就是在那一年崛起的。”

    “正是如此,”老九江肯定了小八的说法。

    东君神色凝重,“稻黍稞麦菽,从来就是世有五谷,又何来的六谷之说呢?这六谷指的是?”

    老九江:“据说是一种叫玉蜀黍的植物,就是在旱年,也易栽易活。但具体长什么样,从来也没有人见过。”

    “那这六谷教又同这丹药有什么联系呢?”东君就是对丹药存疑,故此对它穷追不舍。

    老九江知道不能敷衍了事,便只能实话实说。

    他陷入回忆之中:“旱灾那一年,我刚好去墨脱采药回来,在半路上遇到一个生病的马掌柜。他病得严重,却不愿去就医,只肯服用随身携带的丹药,至病势日益加重,直至昏厥。

    后来,是我出手救了他,他为了谢我救命之恩,便告诉了我一个秘密。

    此前,他的商队被山匪打劫,有两个身着黄袍的人从天而降救了他们。后来,又见到许多黄袍人广施钱粮,搭棚施粥,随时随地救助灾民,灾民们为此拍手称快,津津乐道。

    此后,他的商队一路北上返京,数次被灾民们冲击,都是那些黄袍人显身救了他们。

    于是,他便与其中一人成为了好友,还加入了黄袍人的教派“六谷教”。

    据传六谷教起源于海外,教条是什么来着?对了,叫天悯苍生,万恶不赦,渡我魂灵,仙体永生。你们听听,像不像那什么邪门玩意儿。”

    东君和小八:“……”

    没人接老九江的话茬,他只得继续往下讲:“虽说这六谷教有些邪门,但当时的六谷教对其教众还真的不错呢,不仅发放钱粮,还可时刻如神兵天降,救困扶危其于水火之中。最神奇的是,据传六谷教有一种谷物叫玉蜀黍,即使天干地旱也容易栽种,故教众勿需担心灾年无粮。这在当时的景况下,才是最最吸引老百姓的。

    于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六谷教一下就教众遍野,声势日益浩大,设置了除总坛外的三十六分坛。

    而这三十六分坛主,还可格外获得教主赐予神药,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

    其他的教众,则必须要立有功绩,方可获赐神药。

    而这位马商人,为感恩曾向教主捐金上千,故也格外得到了教主的赐药。我拿到药后,很是好奇,回来后便一直在研究它的配方。

    直到有一年,也是我去给你看诊的第二年。有一日我正在研究这药丸时,碰巧就被你撞见了,当时你一闻到丹药的味道,神色怪异的转身就跑,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躲了起来。

    那时,正是你发病最严重的时期,凡事凡物你是转头就忘,整日神思恍惚,心事重重。

    所以,我们还以为是那药味太过难闻,以致于吓坏了你。再加上有别的顾虑,生怕会刺激到你,所以后来,我就将那药丸给收了起来,绝口不再提及。谁曾想,却被你记到了今时今日。”

    东君听完,沉默半晌后猛然抬头,直接了当的问,“那这药的药方是?九叔你可别告诉我,时至今日,你还没有将它给破解出来吧?”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千激万激,激将将驰!

    就算是逍遥自在的鹤医也不例外。

    老九江轻蔑一笑,“什么话?你太小瞧你叔了。这药丸的配方,我早就知晓了,说穿了一点都不复杂。”

    “九叔,那您就别卖关子,直说。”东君有些急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