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重新命名,并派人在此守护打理。而我,会经常前来小住几日,想想东方,念念玉华。只要一来到此处,他们便仿佛时刻萦绕在我身侧。即使再难过再颓废的日子里,一来到这里,我便会重拾斗志,重燃信心。”

    东君起身坐到他的身侧,轻抚着他的肩膀,柔声道:“是的,东方他们都在,我也在。”

    豫郡王的眼中有泪光隐隐,前尘往事不堪回首,但却依旧浮上心头。

    ……

    十年前。

    皇宫,上元节宫中夜宴。

    虽然只是家宴,但因为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也是秦太后为了拉拢皇族宗亲们,而亲自安排的第一次家宴。

    故此,皇家的宗亲长辈,老老少少的,无不一一到场。

    一年前,先帝文昭帝英年早逝,留下太子寡母。

    年仅五岁的小太子昭庆顺理成章的成为大昌新帝,称昭仁帝。

    此时,时年六岁的昭仁帝在秦太后的陪同下,为示圣恩,亲自走下圣位,为几位族亲叔伯长辈一一敬酒。

    肃亲王和康亲王是族中最年长的两位亲王,虽说是德高望重,但一直最是中规中矩,素来行的是中庸之道。

    欲说当朝位高权重者,便是手握重兵的永王了。

    永王同先帝一向关系最是亲厚,比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还要亲。

    在先帝的眼中,永王宽厚仁慈,爽直喜武。

    于是,他便将兄长放入军营历练,而永王在军营中大展所长,军衔也步步高升。

    数十年经营后,不知不觉间,西东二境的边境重军,已悉数尽归于他手。

    再余下,便是先帝最最不喜欢的豫王了。

    豫王便是宋璟琮之父。

    豫王因生母出身高贵,在四王之中,身份原本是最为尊贵的。

    但他平生忠直爽快,又正直英年,还是个火爆的犟脾气。

    他但凡是见到先帝有一丁点的逾规逾矩,又或是百官有何不妥行为,便会立马上书,痛陈上三百条规规矩矩。

    很是让先帝头痛,百官厌烦。

    先帝便总是对他避而不见,自然不得圣宠了。

    但就是这样的火爆脾气之人,却生下了一个有七巧玲珑心肝,风神俊逸,文采出众的宋璟琮。

    而且,如今的皇太后还特别喜欢这位豫王世子,时常招他入宫,教年幼的昭仁帝读书习字,练习骑射。

    还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此时,昭仁帝恰好来到豫王身边,恭恭敬敬地同豫王敬过酒后,便看着宋璟琮憨笑。

    此时,他见四席上众位都在欢谈畅饮,似乎并没有人注意到自己,便靠近了宋璟琮身前。

    “琮哥哥,朕昨日刚读到《孟子》的尽心章。孟子曰: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是故得乎丘名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盗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昭仁帝稚声稚气的读完了《孟子》的《尽心章》后,便撅着小嘴,低声相询:“琮哥哥,是不是朕不认真学习,不尽力处理好朝政,就没有资格坐在这个皇位之上了呢?”

    宋璟琮向前站了一站,温声道:“皇上还小,就已经能知而好学,勤勉努力,心系民生天下了。臣相信假以时日,皇上定会成为勤政爱民的一代名君,至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

    小昭仁帝板着小脸,严肃道:“朕懂了。琮哥哥以前就说过,天下的百姓如水,而帝王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宋璟琮继续温文一笑:“皇上,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