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赵泰回到邺城后,很快就制定了齐国接下来的战略。

    这一是休养生息,二是封锁和离间蒙古诸部,三是秘密筹备伐宋。

    赵泰收取关中后,齐国统一的北方。

    自蒙金战争爆发以来,混乱了几十年的北国终于迎来了太平。

    在击败蒙古后,齐国并未有新的军事行动。

    赵泰不仅压下了趁胜对南宋用兵的声音,还拒绝了大臣劝说他称帝的请求。

    赵泰继续顶着齐王的称号,让天下人都有些摸不透他的想法。

    齐国没有继续兴兵,赵泰也不称帝,整个齐国在1242年,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当然赵泰并非真的什么事情都没做,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民生,以及对蒙古的封锁上。

    南宋是一个大国,同蒙古拉锯五十年,实力不容小觑。

    虽说历史上看,宋朝窝囊得不行,但是放在世界上看,绝对是超级强国。

    齐国要灭宋,第一是要增加自身实力,第二是要摆平蒙古,第三则是提前做好周密的准备。

    为了万无一失,赵泰决定用三到五年时间,来积蓄实力。

    这一年赵泰继续从河东、河北、淮南向河南迁徙人口,使得河南在册人口达到四百余万。

    于此同时,战争结束后,有了一个安稳的环境,齐国用一年多的时间,重新完成了户籍和田亩登记。

    如今齐国控制北方,人口两千多万,而全国田亩有近六成,都是齐国可以用来分配的官田。

    这些数据,只是统计齐国实际控制之地,不少世侯隐匿的人口和田产并未统计进去。

    有这样的底子,如果不打仗,不出二十年,齐国就能进入一个盛世。

    在齐国休养生息之时,南面的宋朝并未闲着。

    赵泰收复中原、河东、关中这段时间,宋朝一直作壁上观,等赵泰统一北方,他们终于着急起来,明白战争不可避免。

    其实,在齐军攻打蒙古,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宋朝若是出手,赵泰肯定没那么容易完成统一。

    现在看见齐国统一北方,他们才着急,可以说已经有些晚了。

    虽说从人口、经济上讲,南宋的国力一直都强于齐国,但南宋皇帝赵昀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赵昀被赵泰恐吓几次就不敢出手,等到齐国统一北方,他才真正的感到恐惧,也终于明白了战争不可避免。

    此前赵泰在长江上耀武扬威,赵昀确实被吓得不轻,没有参与蒙齐战争。

    不过,他不参战,并非完全是出于对赵泰的恐惧。

    当时赵昀有两个考虑。

    这第一个考虑,是此前蒙古表现的很强大,赵昀觉得蒙齐战争会旷日持久,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那么宋朝确实没必要过早参战,不如再等一段时间决定。

    第二个考虑,也是他基于他判断赵泰短时间无法统一北方。

    他觉得等赵泰击败蒙古,调转矛头攻宋时,他可能已经驾崩,便潜意识的逃避时局。

    现在由于皇帝的优柔寡断,以及摆烂,南宋错过了对齐国的最佳时机。

    赵泰只用两年多少时间就收复河东、中原和关中,极大的震惊了赵昀和南宋朝廷。

    虽说现在齐国没有表现出攻宋之意,但是宋国君臣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之下,南宋的统治阶层,不得不让出一些利益,来补充南宋的军费。

    山东半岛之东,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十艘满载着粮食的海船,在大海上乘风破浪。

    这支船队,没有靠近海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