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手发酸,一定是学剑所致。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正想离开洞穴,刚走了几步,视线被石洞地面上的残剑吸引,我发现地上的大部分残剑都呈麻花状,竟然像是用力拧成的,而不是练剑所致。

    这是怎么回事?我忍不住好奇心弯腰捡起其中一把断剑。

    这把剑的剑柄呈青绿色,剑身仅剩三分之二,不过依旧寒光闪闪,让我感觉到了一股摄人心魄的威慑力。

    剑柄和剑身交界处刻有两个篆体小子:龙渊。

    龙渊?龙渊剑?

    记得在一本历史杂志中看过关于龙渊剑的介绍。

    相传春秋时楚王令欧冶子、干将师徒铸铁剑。

    欧冶子、干将作成铁剑三支:一名龙渊、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献给楚王。楚王见后非常高兴,问道:“何谓龙渊、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太阿,观其纹,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纹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震惊之余,我又随手捡起另一把乌黑如墨一样的残剑,这把剑也仅剩一部分,我忙扫向剑柄和剑身交界处,果然也有两个篆体字,仔细辨认了一番才认出来,这俩字是“湛卢”。

    湛卢剑?

    真是巧了,我也恰好看过湛卢剑的介绍,此剑也是铸剑行当的先祖欧冶子及干将莫邪共同所铸。

    湛卢剑为春秋时期铸造师欧冶子携妻朱俊、女儿莫邪和同门师弟干将奉越王允常于湛庐山所制造。此剑所用神铁和圣水历时三年铸造而成,欧冶子将它献给越王。越王爱抚之下,命名“湛卢”。从此,欧冶子就同他的湛卢剑一起名扬天下。

    后来湛卢宝被吴王阖庐所得,不久又流落到楚王手中。此剑锋利无比,之后还有个诗人留下了“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的诗句。

    据说湛卢剑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所得,之后便不知所踪。

    第三把,第四把,第五把……

    每把剑上都刻有剑名,有的我听过,有的没听过,应该都是华夏历史上有名有号的宝剑,而且至少还有另外几把也是欧冶子所铸。

    我脑中顿时冒出个疑问——难不成这满地的残缺宝剑都是欧冶子及干将莫邪所铸造的?

    我更大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么多把华夏古代名剑会被毁于这间石洞内呢?

    按照岳父所说,此洞穴是后土娘娘创造“冥剑十八式”的地方,除了后土娘娘外,就只有前八任冥王进入过,那么洞内地面上的这些残剑应该就是他们其中之一留下的。

    再一分析,后土娘娘可是冥界的创造者,所以在冥界中地位绝对不是一般的高,甚至可能会被供奉起来,就如同人世间的佛和观音。

    所以前八任冥王应该不会留这么一堆东西在后土娘娘创冥剑的“圣地”。

    难道残剑是后土娘娘留下的?而且剑也是被她老人家损坏的?

    正满心好奇时,忽然发现有一把剑身呈血红色的宝剑,其断成的两截相隔不足一米。

    这是把什么剑!

    在好奇心在操纵下,我走过去先是捡起了带剑柄的那部分,也找到了宝剑的名字:碧血。

    碧血剑?这名字倒十分和剑身的颜色贴切。

    环视四周,其它宝剑仅有残缺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缺失了剑尖儿那一部分,只有这把碧血剑虽然也残缺,但断裂的两部分都在。

    感觉到这把剑和其它残剑有所不同,我便下意识地又把另一部分剑身捡了起来,然后尝试着是不是能严丝合缝地拼接起来。

    于是左手握着剑柄那部分,右手小心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