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

    赛完一场,打哭对手一次。

    家长们觉得这些孩子太欺负人了,这就是仗势欺人啊。

    “文军实业”的孩子平时就生活条件好,身体比同龄人都强壮。

    然后李文军仗着自己有钱,请最好的教练,建最好的场地,做最好的球服,用最好的篮球,能不赢吗?

    别人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好球队。

    李文军是想办法自己组一个最好的球队。

    三个月后,李谨言代表市里参加省少年篮球赛。

    好几个体校和省少年篮球队的教练都来问孩子们愿不愿意过去发展。

    这几个家长都以孩子年龄太小给婉拒了。

    其实年龄压根就不是问题。问题是“文军新城”这里就有最好的教练和场地,还不用离家太远,还可以边学边练,干嘛要去省里,去上体校啊。

    回来后,李文军按照约定亲自给这些孩子发了奖金。

    其他家长看见,眼红得不行。

    听说要是能在全国性比赛拿到冠军,上大学还有优待。

    等于是孩子多了个特长,多了条路,还能有奖金,这就是一石三鸟啊。

    关键李文军花钱请教练,等于是白占便宜。

    他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之前被选中却没来的孩子家长这会儿一个个打电话来问教练,看还能不能加入。

    李文军一早就说了,只要孩子愿意来,条件又合适,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而且他是按人头给教练补贴。

    教练肯定愿意多收几个孩子。

    所以球队一下变成了二十多个人。

    大家心里都有数,最后去比赛的最多十五个,其中有四个位置肯定是李谨言他们的。

    那三个孩子忙请李慎行吃冰淇淋:“李慎行,你可一定要带上我们。”

    李慎行一拍胸脯:“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定让你们上。”

    李慎行跑去找教练:“凡事都有先来后到,我的三个同学都练了那么久了,不管后来谁加进来,都不能挤掉他们。”

    教练哭笑不得:“不用你说,我都会留下他们三个。本来你们几个打配合就打得挺好的,为什么要换掉。”

    等于其他十几个孩子争剩下的八个位置。

    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

    家长们在家里各自跟孩子们说:“加油。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去打比赛。”

    最后大家发现,这会儿进去了,都只能当陪练。

    不,严格地说,陪练都不够格。

    他们只是没得感情的人形发球机。

    还是那句话:在李文军这里,一定要听从安排,趁早上车,越晚越吃亏。

    第二件事是李漱玉的艺考成绩出来,一个大学都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