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赵似已经吃完了第一碟糕点,正在吃第二碟。很明显,他吃的速度放缓了,还抽空喝了两口茶水。

    长孙墨离有点羡慕官家的胃口,同时也庆幸官家有如此好的胃口——吃嘛嘛香,身体特棒。

    哲庙先帝,才干见识也是不凡,只是身体太差,每天进食极少。偏偏那么多军国大事,需要殚精竭力,劳神劳心,于是身体很快就垮了。

    唉...!

    不过天佑大宋,哲庙先帝英年早逝,让官家「脱颖而出」,继承了大宝,进而带着大宋脱胎换骨。

    一晦一明,都是命数啊。

    官家的不凡,或许从他即位后对官制的变革,就展露无遗。

    他居然别出心裁地把军国权柄总结为决策和执行。

    决策,顾名思义,就是做决定的权力。制定目标、拟定计划、确定方向、高层人事...这些大宋军国重事的重大决策,都由内阁会议/扩大会议,即大学士或学士会议拍板,谁也不能擅权。

    拟定具体举措、执行决策,则由尚书省领着中枢各部和地方各郡落实。而尚书省有太宰少宰,各部有尚书侍郎,各郡有郡尹、布政使,权柄集中,执行力非常强。

    然后中书省以立法、门下省以司法进行制衡和监督。

    这就是决策制衡,执行集中,监督两头管。

    官家自己以秘书省为爪牙,直接管着执掌兵权的枢密院和宣徽院,君临天下。

    官家还把治国施政的权力提炼出最重要的两项,人事权和财权——管住官帽子和钱袋子,大宋整个官僚集团,都能被官家如臂使指。

    超然物外却高屋建瓴!

    想到这里,长孙墨离忍不住感叹,官家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权柄最重的天子——他定下的决策,都能被坚决执行。却又是最洒脱的天子——时不时跑到万里之外远征,一去就是两三年,国事却一点没有被耽误。

    其中玄机,或许就在这即集中又制衡上吧。

    看到赵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把满嘴的糕点送下肚,长孙墨离脑子一闪,自己的思绪跑远了,刚才不是在揣测官家支持自己推行农业协会的其它原因吗?

    调整了思绪方向,继续顺着官家允诺让农业协会的首脑,成为通议郎和评议郎这个方向往下想。

    让农业协会加入到通议院和评议局的势力分布中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长孙墨离非常清楚,中书省和门下省的立法、司法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官制内部的互相监督,并不完全可靠——三省官员都是国考中试出来的,可以互相流动,不就是一家人嘛?

    小事情可以监督,大问题呢?会不会桌子底下运作一番,就心照不宣地给掩盖过去了?

    所以官家再分出部分权柄给嘉议院和通议院,对人事权和财权,这两项最重要的权柄进行监督。

    ….

    在地方,郡尹可以独执权柄,布政使、按察使和兵备使对其有所牵制,但依然有擅权的威胁。

    现在再加入一个评议局,对该郡的财权和人事权进行监督。又是一项极大的牵制,让郡尹擅权甚至割据的可能性降低了许多。

    嘉议大夫由勋贵、三品以上致仕官员、格物院弘文院院士、各学会理事等清贵组成,跟官府关系密切。

    但通议郎和评议郎来自各行业,都是非官吏出身。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是长孙墨离近期才逐渐领悟到。今天跟官家一席话,让他的这个猜测,更加清晰。

    官家要通过嘉议院、通议院和评议局,分权给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工商业主。

    二十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