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按官制,高丽国中央军为二军六卫,即鹰扬(控鹤)、龙虎二军与左右、神虎、兴威、金吾、千牛、监门六卫。共计下设四十五领,每领一千人。

    也就是说,高丽国中央军账面上应该有四万五千人。

    地方军则分为五道的州县军和两界的州镇军。

    其中州县军作为预备役部队的性质而存在,其数量在五万人左右。加上各乡各村的二品军、三品军,也就是乡兵青壮,按理说应该有六十万之众。

    北界和东界,即安北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的州镇军,属于常备边军,账面上应该有十四万左右。

    但这些都是账面数字。

    百年来高丽国地方世家、两班贵族等势力日渐膨胀,不仅兼并大量土地,还隐匿大量的青壮劳力。二军六卫都缺额,何况州县军和州镇军。各军能征集出三十万都算不错了。

    前些年高丽国在北界“大展宏图”,陆续调集了十余万兵马北上增援,加上北界州镇军五万,差不多十五万。后来尹瓘组建了“别武班”,崔弘正组建了“神步”和“神骑”两军,人数在三万左右。

    总数在十八万左右。

    只是这几年被女真人压着打,胜少败多,损失有点大。损失了又填补上,保持军力的充裕。“清川江大捷”,又增补了几万兵力,现在崔弘正手里大约有十九万兵马。

    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多万运送粮草的民夫,都是从高丽国各地征召签发的“十四岁到五十岁”的青壮——高丽北部没有那么多的江川、运河,绝大多粮草数靠人力畜力转运到九城据点去。

    由此可以推算出,宋军这么横着一刀,直接把高丽五十多万兵马和青壮切割出去。这还不算浿水和狼山以北的数十万官民。

    王俣的心在滴血啊。高丽国的丁口现在才不过一百六七十万,现在一家伙被包围了将近三分之一,这可怎么得了。

    这不是老弱妇孺,是主要劳动力的丁口啊!

    “大王,崔枢密使识兵,为当世名将,清川江大捷就是明证。他现在手里有二十万精锐,定能与宋军周旋,立于不败之地。”

    李资谦连忙安慰自己的女婿王俣。

    “大王,李相说得极有道理。宋军虽然二十万之众,却散在千里防线上,处处布防,处处不防。可请吴相率领大军,由南而北,再请崔相,由北而南,南北合击,一举击溃宋军,再获大捷。”

    金缘马上跟上。

    他从主和派那边跳槽过来,还被委以御史中丞——负责弹劾主和派党羽的重任。此时不表现更待何时。

    说着说着,金缘自己都信了。

    他神情激动地说道:“大王,前次宋军轻敌冒进,才有清川江大捷。而今宋军不知悔悟,依然轻敌冒进。崔相、吴相定能合兵一处,大败宋军。这真是天赐良机,佑我高丽啊!”

    李资谦看了看脸色转霁的女婿王俣,又看了看还在激动不已的金缘,心里感叹着,不愧是饱读之士,知道要想骗人,先骗到自己。

    厉害,有前途,自己是慧眼识英才啊!

    吴延宠神情复杂地看着金缘,心里叫苦不已。

    他跟宋军青龙旗都交过手,知道对手的厉害所在,也知道宋军最擅长的就是战略布局。无论灭夏还是平辽,都能料敌于先,把对手克得死死的,这才打出风卷残云一般的气势。

    此前所谓“清川江大捷”,实情他和崔弘正心里都有数,只是为了应对主和派施加的压力,抓住天赐的一次不大的胜利编造,借题发挥。不过他没有想到崔弘正居然胆子那么大,编得如此离谱。

    吴延宠深知,一个谎言,需要更多更大的谎言去掩盖。“清川江大捷”吹得如此大,让主战派骑虎难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