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若非大事,其断不可能打搅朝议。刘禅吩咐说道:“速宣!准董卿径直入殿,你等搀扶。”

    “诺!”

    半晌后,董允在侍卫的搀扶下,艰难入殿,见到阶梯上的刘禅,挥舞手中的奏疏,口中急声喊道:“陛下,大军来报!大将军遇刺身亡,今后将军继任,执掌军权。”

    “什么?”

    群臣才刚从授封刘豹为王的事中回过神来,又被这则消息震惊住了,一个个神情恐慌,不知所措,议论之声更胜当初。

    刘禅一脸不敢相信,快步下阶,走到董允面前,轻咽口水问道:“董卿莫非笑语尔?”

    董允低头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王平遗疏交到刘禅的手上,便独自摇头不语。他与王平相识二十几年,当初也是他亲自教授王平识字,二人关系亦师亦友,他对王平的遇刺身亡,也是心中悲痛不已。

    “大将军名震天下,今死于歹人之手,实乃荒唐事也!”董允红着眼叹道。

    望着奏疏上扭曲的字迹,刘禅已然说不出话了,强忍着悲伤及愤怒,握紧王平的遗疏,转身缓缓地走到阶上,背对的群臣,将眼角溢出来的泪珠抹去。

    刘禅流泪的次数很少,自老刘去世后,他继位开始,他仅为大张、葛公垂泪过,就连吴皇后的去世,也不能让其垂泪,最多不过是悲伤。

    而今下他实在为王平的遇刺而感到悲痛,王平作为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君臣二十几年,自己眼见着他从普通将校成长为大将军,情感已是不浅。然最让刘禅触动的还是王平在临终之时,还如此为国思量。

    “冬!”

    刘禅用拳重捶了下桉几,咬牙说道:“司马老贼,行如此卑劣之事,端非人子也!”

    被制服的东里雄也实话实说,将他所有知道的内容吐露而出,他受司马懿之命刺杀王平,也是他设计的一切。他在王平巡视之际,故意点燃粮仓,让士卒慌乱起来,引王平过来查看。

    他也有两手准备,其一在人群混乱当中刺杀,其二在汇报火灾时刺杀王平。不过当他看到王平身边的亲卫离开,果断采取第一种方案刺杀王平。同时东里雄也把他过往所有的事全部吐说了出来,以求痛快。

    生气之余,刘禅又是叹息说道:“国有此将,朕何其幸哉!然痛失子均,朕又何其悲矣!”

    阶下的群臣听闻王平遇刺身亡的消息,神色各有不同。向朗极度震惊后,缓缓说道:“大将军身亡,我大汉失国柱也!今大军在外,该如何是好?”

    杜琼更是紧张,说道:“今主帅身亡,不如诏大军回师,再寻机出征。”

    廖立见状,冷笑说道:“儒生之见,昔丞相为我大汉国柱,其虽病亡,但我大汉仍是大兴。今大将军王平虽亡,但何能及葛公也!”

    相比于身处后方的群臣,多次随刘禅出征的廖立则是更为冷静,也更为稳重。

    杨仪也是如此,其出声说道:“启禀陛下,今非悲伤之际。后将军虽掌握军权,然其威望不足,恐难掌握大军。且司马懿用兵老辣,其虽不及葛公,但亦是名将。我大汉若战,以当下形势,恐难胜也;若撤,以今时战况,还需早作打算。”

    刘禅背对众人,强制让自己恢复冷静,分析当下的局势,其脑子飞速旋转。

    半晌后,刘禅拳头紧握,勐地转身朝向众人,面露坚毅,说道:“今已发举国之兵,岂能轻易撤军。传朕诏令,朕将亲征河内,统率大军伐魏。”

    “同时准姜维、王嗣之策,封刘豹为代王,其余四部匈奴皆为代国治下诸侯王,让其起兵反魏。”

    “陛下?”马良想要说什么,却被刘禅打断,说道:“加封姜维为卫将军,兼领并州牧,督代并军士。”

    吩咐完的刘禅,脚步稳重地下阶,对群臣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