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百官应该为刘禅庆贺,并大赦天下,使百姓臣民为之同乐。

    刘禅沉吟少许,说道:“令先替朕回言,去岁南安再次地动,百姓疾苦,还需以安民为上,不可铺张浪费。且今秋冬之际,迁都长安,今时不便庆贺,不如待迁都之后,一同再议。”

    庆贺刘禅登基二十周年也不是不行,只是时间未到,毕竟下半年要迁都。迁都之后,国朝肯定也会有庆贺,还不如放到迁都长安后一同庆贺,太过频繁,反而是浪费钱财,不如多存点钱,用来打仗。

    至于南安郡地震,也是倒霉。陇右的南安郡连续两年地震,一次在前年八月,另外一次在去年九月,刚抚恤完南安郡受灾百姓,大汉又要让吕乂抚恤百姓。

    对于这种少有的奇特现象,成都内有人造谣此乃迁都长安,于汉国运不利所致,故上苍降下惩罚,让南安郡连续两年地动。对于此谣言刘禅一概不信,直接下令马良、费诗严查造谣之人,谣言这才渐渐消停。

    至于谁造的谣,至今也没人查出来,不过刘禅心里也有数。这次大概率不是蜀中士族,而是原三辅及北方籍贯的士族搞出来的。

    他们被大汉强令迁都长安,内心不愿离开深耕多年的益州,但迫于话语权,以及面对大汉强迁的诏令不敢硬刚,只能暗中言语发泄。当南安郡发生地动时,他们见有机会生事,便趁机造谣。

    不过此举不过是螳臂当车,甚至还会引起朝廷高层的不满,当他们看到刘禅动真格时,又胆怯地缩了回去,不敢再继续造谣惑众。毕竟若是和陛下对上,恐怕就是族毁人亡的下场。

    “诺!”

    接着,郄正又拿起太常杜琼的奏疏,说道:“陛下,太常上疏,其乃为太尉所选谥号,今特让陛下观之。”

    黄权在岁末病故,刘禅下令追谥黄权。令其子黄崇袭爵,并封他为兴汉将军。

    “挑紧要的说!”

    郄正盯着奏疏上的内容,说道:“太常于奏疏之中,以为太尉谥号,可为‘武’‘穆’‘烈’等三种谥号。其武者,乃刚强理直,威强澼德,克定祸乱也;其穆者,乃布德执义,中情见貌也;其烈者,有功安民,秉德克敌也。”

    武、穆、烈皆为上等谥号,其中武谥号最高,杜琼也不知刘禅的意思,便将武也列出来,同时还要较好的穆,有中兴意味的烈。

    刘禅沉思半晌,吩咐说道:“以太尉功绩观之,其于汉有大功,然表其武者,或有过誉。朕以为可追谥黄公为‘穆’,此谥与先帝谥号有相得益彰之感,亦乃上等之谥。”

    ‘穆’谥号虽不如‘武’谥号,但因左昭,右穆之语,老刘为昭烈帝,是故‘穆’谥号对于表功的意味也有加重之感。毕竟‘武’太重了,目前而言,除了诸葛亮能承受得起,其他人还真承受不起。

    “诺!”郄正提笔在奏疏上标志几下,继续说道:“太常问陛下,穆侯可需入庙陪奉先帝乎?”

    刘禅皱眉思量,说道:“入庙,穆侯乃先帝所拔,委任托孤之臣,还需入庙陪奉,礼高于诸谥侯,次于忠武公。”

    “诺!”

    抄录完毕,郄正见还要最后一封奏表,见是太子所上之表,故而不敢翻阅,问道:“陛下,太子上疏,可要亲览?”

    “嗯!”刘禅伸手接过郄正递过来的太子奏表,仔细浏览之后。

    刘禅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看来刘璿还真没有辜负自己的嘱托,前往湘州不仅深入了解当地的民生,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特别是对荆州军屯之事,所言正中命门。

    刘禅合上奏疏,笑道:“准太子所提建议,罢荆州军屯,让王平整军备战,其所出粮草,皆由湘州军屯供给。至于湘州政论之弊,让太子亲自与诸葛乔商讨,不必着急回都。”

    “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