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所亡其根本之因在于吴王夫差,越国的灭吴七术不过是外力而已。当然也不能小看灭吴七术,还需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湘州刺史诸葛乔掂量一二,说道:“陛下,诸葛恪乃我大汉扶持之人,若不能使其坐大,令其有恩于吴人,岂不是有违往昔之策。今时乃我大汉良机,故我大汉可救之,施恩于吴人,又可使诸葛恪悦吴人上下。”

    诸葛乔当初口中的往昔之策乃是在汉吴议和之时,刘禅与关兴、诸葛乔等要臣商讨的汉制吴之策。

    汉制吴之策,核心在于扶持大汉在江东国内的代言人,使其影响吴国的战略决策,并当恰当之时,能献国归降大汉。而这里的代言人,刘禅选择了与大汉关系深厚,且又是江淮士人的诸葛恪。

    至于为何选择诸葛恪,不难理解。在历史上孙权去世后,就是诸葛恪上位成为吴国的托孤大臣,从而掌握东吴上下朝政。而且诸葛恪本身就是权利欲望极重的人,与其弟诸葛乔性格差距颇大。

    刘禅停下了手指,沉声说道:“廖卿之言不错,亦是朕之所思。然孙权虽有歹念,但其臣民不得不救。故朕深虑如何借其粮,而不使其坐大,反而增我大汉国力。”

    刘禅对于廖立所说的七术,或有忧虑,但并不十分担心。大汉的强盛在于自身,来自吴国的外力或有影响但却不多。毕竟当大汉达到一定体量,掌握了足够多的优势,吴国想要掀翻大汉,远非一两条计策的成功实施,就能够伤害到大汉。

    而刘禅此前没有说话,其实是在深思如何通过这件事,使得大汉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让大汉更加的强大。

    嗯!刘禅本质上是一个逐利主义者,他与许多打脸冲胖子的帝王品性不同,他既要名声又要利益。

    因此面对刘禅的提问,众人不由再次陷入思索。

    半晌之后,南郡都督邓芝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一策可壮我大汉也!”

    “邓卿可速言之!”刘禅说道。

    邓芝捋着胡须,说道:“我大汉虽胜过吴人,但我大汉水师仍有不足。如我大汉日后与吴人于云梦泽作战,其云梦大泽之内江水平缓,我大汉虽居上游,当无顺江而下之势,方是吴人大船显能之时。”

    “今吴人国内疾苦,仓无粮草,故臣以为我国不如以粮换大船,强我大汉水师,而弱吴人舟师。此举若成,我国兵势愈强,则吴人愈顺,不敢逆我大汉。”

    如今的东吴除了土地、人口以外已经没有大汉所窥探的东西。但在军事上,刘禅还是要承认大汉不如东吴的水师,如今大汉有建立起对东吴的战略威慑,除了陆军以外,最好就是在水师也上也建立起对吴国的优势,才能令吴人更加恭顺。

    “邓卿所言,实有裨益,可从卿之言语也!”刘禅微微颔首,说道:“既然如此,便由安国处理我汉吴之间,以粮换船之事。”

    “诺!”

    众人退去之后,侍从拿着来自隆中的书信急跑而内,着急说道:“陛下,上丞相病危!”

    “什么!”

    “砰~”

    茶盏从刘禅手上摔落下去,温热的茶水贱湿下衣。刘禅的脸上露出震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