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分析得清楚。

    “今西国汉犯我,其攻势凛冽,欲有灭我大吴之势。若我大吴覆灭,二百余万之口,尽入西国手中。届时魏国人力之优,当在西国,而不在贵国也。今有唇亡齿寒之势,望贵国起兵助我。”

    曹爽初掌大权,还是以谨慎为上,没有当即答应,说道:“吴使之意,我大魏已知,西国乃我二国共同之敌,惜我大魏初迁邺城,诸事未毕。出兵一事还需商议一二,吴使不如暂且回驿休息。”

    殷礼闻言,咬着牙拱手说道:“我国并无进取天下之意,唯有限江自保之图,望贵国晓之。”

    说完,殷礼朝着曹芳、曹爽行礼告退。

    待殷礼走后,曹爽目光望向众人,说道:“今吴人请援,诸位以为如何?”

    闻言,蒋济随即出列一迈,说道:“大将军,吴人使臣所言不无道理。吴人虽有水战之利,但蜀有长江上游地利。昔司马错曰:‘得蜀既得楚’,此言虽有过之,但不无道理。且蜀兵锋强盛,我国勉与其相当,我军如此,吴人亦难挡也。”

    “救之,我国若与蜀国角力,吴人当可为我军之助也。不救,蜀并吴土,将西、南二面攻我,届时中原将险矣!济窃以为,宜当救吴,不可不救。”

    “且蜀人大军南下攻吴,南阳、关中守备必然空虚,我军南下或可复土。即便不能复土,但能救吴,亦是善事。”

    夏侯玄亦是认同蒋济之言,说道:“大将军,蒋公之言,当是上策。我军应当南援,复土以图强也。”

    “正是!”应声者不在少数。

    曹爽心中也有意动,说道:“既然如此,不知以谁为将,又从何处进军,最为恰当。”

    “大将军,济以为当是太傅司马公。太傅与蜀人交锋数次,虽有胜负,但太傅身经百战。西擒孟达,北征辽东,实乃却是我大魏名将也。国中诸将或有战功者不少,但比之太傅皆不如也。”蒋济推荐道。

    言语未罢,司马懿自知要趁热打铁,出声说道:“大将军,昔或人言:‘国事危难,恐大吏心有它念。’今良机已现,我等若安坐庙堂,将使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应其说言,当为社稷之大忧也。”

    说着,司马懿朝向曹芳叩首,说道:“陛下、太后,臣恳请领兵出征,南略荆北,以复我大魏疆土。”

    司马懿之语是在阴阳怪气夏侯玄,当初夏侯玄认为地方上没有宗室出镇,今曹魏困难之际会使地方州郡长官心有它念,想要改革此事。然司马懿认为这是祖宗之法,不可轻变,而且时机未到。引来夏侯玄的不满,这也让曹爽产生人想独掌大权的念头。

    如今司马懿借用此语来请求出兵,亦是有堵死曹爽、夏侯玄之念。

    果然此言一出,曹爽虽不愿让司马懿出兵,但却也说不了什么。

    曹芳懵懂,在郭太后的指引下,看向曹爽示意他说话。

    曹爽念及同是为国,拱手说道:“臣以为太傅之言可行,既然如此便由太傅领兵出征荆北,救吴复土。”

    人群中的何晏见曹爽这般答应,气得暗自捶拳。这次让司马懿出兵得胜,朝廷之中,又怎么制衡司马懿。

    ……

    退朝后,何晏直接寻上曹爽,将他拉到角落,着急地说道:“大将军糊涂啊!我等好不容易让司马懿无权理政,今大将军却让司马懿率大军南征荆北。若让司马懿得胜,敢问大将军届时将如何制衡?”

    何晏,字平叔,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任司空时,娶其母尹氏,一并收养何晏。何晏少年时才能出众,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为妻。

    曹丕不喜何晏,故其在位时,未被授予官职。曹叡认为何晏虚浮不实,也只授其冗官之职。直到曹爽上位,应有交好之故,提拔以为要职。

    曹爽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