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性。

    没几日,整个成都都妇孺老少皆知此事,并有向全国传播趋势。当时刘禅听闻,自感曹叡孝死人了,曹丕也是不知者不畏,敢随意定论一些事。

    “谢陛下!”夏侯徽笑了起来,眼睛弯弯,好似像夜空中的月牙儿。

    刘禅笑了笑,更加搂紧了夏侯徽的腰肢。

    自大张去世后,刘禅的心也渐冷起来。不过也更重视身旁的那些重要的人,如诸葛亮患病,刘禅命人一日三问,了解他的病情。只可惜他的病情不见好转,让刘禅唏嘘不已。

    “陛下,廖侍中在外求见,言有要事禀告。”黄皓从圃苑小道中出现,禀告道。

    刘禅面容迟疑,看了眼身侧的夏侯徽,正欲让廖立等等时,夏侯徽却正色,说道:“陛下,要事为上,妾于宫中等候陛下。”

    “善,你且回宫休息。晚些时候,朕至宫内寻你。”

    说完,刘禅就大踏步离开圃苑,黄皓在后跟随着。

    刘禅在圃苑门口,见到正在不断踱步,等候自己的廖立,问道:“公渊,不知有何要事需禀?”

    踱步的廖立见是刘禅到来,奉上二份奏疏,欢喜说道:“启禀陛下,前将军攻略潼关,与句镇西会合,共撤入潼关当中。”

    说着,廖立指着另外一份奏疏,说道:“马河湟平定西北羌乱,斩烧当羌王芒中、注诣二人,得河湟羌人三千余家,析千余家入关中,又分千余家入陇西郡,充实陇右人口。留千家羌人于西平郡中,编户为民,抽丁为兵。”

    “哦!”刘禅拿过魏延、马谡的奏疏,摊开来看。

    半晌后,刘禅嘴角上扬,说道:“幼常不易,居然还向朕请罪,言未能在三月前平叛,有罪于朕。”

    思虑半晌,刘禅笑着说道:“君无戏言,幼常未三月前平叛,便罚其为朕戍边,待其六旬便归国卸任。切记让其保重身体,归朝后,朕将委以重任。”

    刘禅的惩罚与没罚一样,甚至还要重用他的倾向,话语间充满了对马谡的关心。

    “诺!”

    紧接着,刘禅打开魏延的奏疏,微微颔首,说道:“潼关已克,让伯约撤回关中。此战士卒死伤数千,让马良注意抚慰将士家卷,不可令其寒心。大汉将重起大军伐荆,且让魏延注意边疆守卫,不可让逆魏乘虚而入。”

    “诺!”

    吩咐完,刘禅把奏疏交给侍从,往前走问道:“今岁夏收情况如何?各地可有不足?”

    夏收及秋收的粮草关乎大汉明年东征荆州是否能如期正常进行,不得不让刘禅注意。且夏收会比秋收重要些许,毕竟水稻、小麦都是夏收时节收获的,秋收则是收割水稻、高粱。

    为何水稻能夏、秋各收一次,也许因地而议,在巴蜀地区水土适宜,气候温暖,水稻一年二熟便可夏、秋收获。不过的话,时间十分紧凑,百姓往往会在夏收水稻后,抢种水稻。

    由于夏季需要完成收割、春耕,时间紧任务重,而在这个其间,大汉往往是不发动战事,也不发徭役,尽可能给巴蜀百姓时间。因此大汉历次北伐,都只在冬季时候发动。

    那时候,百姓有时间去服徭役,士卒也可以安心离家,而不至于荒废农事。

    而东吴的话,由于舰船受水流的影响,常常会在春末、盛夏动兵,即便有河流船只帮忙运输,但也会大幅度影响到夏收、夏种、秋收的情况。这也是为何,东吴的赋税是三国之中最高,百姓常常入山为寇的核心原因。

    毕竟民以食为天,占用了老百姓耕种、收割的时间,老百姓自然没饭吃。没吃饭,自然要跑,或是不敢生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常常向手下叮嘱,不违农时,无失其时。

    毕竟诸葛亮是人,他不是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