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你如何敢大用乎。”

    “儿臣明白。”刘禅拱手行礼。

    “你明白就好,贤与不贤,有时候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刘备轻敲榻上,嘴里低沉道。

    “大江水清,大河水浊,长江水利万民,大河也水利万民。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不可只用大江而不用黄河,大河泛滥,便治理;再反之,大汉也需治理,若是大江淹没万民,岂可不杀。主父偃、晁错、商鞅,三人事例便在此。

    刘禅拱手行礼哭泣道:“儿臣谢父皇告诫!”

    刘备怕自己言论带偏刘禅,再次叮嘱道:“丞相不再此列,登基之后你可多依仗丞相。丞相之才、德。非朕举三人可比,丞相可为周公。”

    刘禅再次叩谢刘备,刘禅心中这是刘备给自己最后的忠告以及最后能做的事。刘禅见刘备疲劳,闲聊几句便退下。

    这几日,永安宫气氛愈发凝重,刘禅见完刘备后,刘备后续几日,断断续续沉睡醒来,吊着最后一口气,终于见完刘永、刘理后。刘备托了两三日,再也彻底撑不住了。

    永安宫中,御榻之前,以刘禅为首,已然跪倒一片人,各个埋头,看不清楚表情。

    刘备躺在榻上,双眼浑浊,目光暗淡地望着帷幔,已经病入膏肓,榻旁还放置空的药碗。

    廖立、潘浚、赵云、马谡……越来越多的大臣前来跪在榻下,刘备示意诸葛亮、刘禅、黄权、李严上前。

    “还有谁没来,尚书令(刘巴)来吗?”缓了一会儿,刘备神情有些不清楚问道。

    诸葛亮近身低声答道:“陛下,尚书令去年病故。”

    刘备喃喃道:“哦,刘巴也去了,这些年陆陆续续都走了。”

    刘备强撑着扫了眼榻前黑压压一片人,在赵云的身上停顿了一下。

    刘备气息不稳,望着诸葛亮缓缓说道:“太子天姿聪慧、胸怀大志,但太子年幼,国事不熟,日后仰仗丞相。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君可行周公之事,赐君弓矢、斧钺,可有征伐之权。”

    诸葛亮泣不成声说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断断续续地,又对黄权、李严二人说道:“公衡、正方你二人与丞相共为托孤大臣,辅以军事。公衡可为卫尉留守永安,正方为尚书令留守犍为;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

    黄权、李严跪下哭泣着听令。

    缓了缓,刘备方抬起颤巍巍的手,指着刘禅,吃力说道:“太子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刘备此时用尽全身力气,把刘禅右手放到诸葛亮右手上。

    “孔明,公嗣拜托于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邓艾将略过人,忠于汉室,卿可重用。”

    “只可惜,未能见到孙儿出世。”

    未过许久,大汉皇帝刘备,于公元223年,永安宫中驾崩,哀声一片。

    (感谢一切时空永恒自在、过可无烟两位兄弟打赏、月票;左路通吃,书友201804152兄弟的月票,也感谢其他兄弟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