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北上,于汉亦或魏皆有大功,此不亦是府君大计乎?”辛洪反问道。

    辛洪乘胜追击,再次询问道:“若我大汉克洛阳,而将军恶我大汉,敢问将军能否再归河东家乡否?”

    蒲忠低头不语,陷入沉思当中。

    说着,辛洪心中暗喜,站起身子扬声说道:“府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数与吴将朱然交锋,互有胜负。而魏待将军仅边境凡将,而朱然却为车骑将军。此间所差,某窃以为其中在于将军能否恰逢明主也。”

    “关羽不过河东解良一介匹夫,偶逢我显祖皇帝与涿郡,随之奔走。立功名于世间,曹操亦视若珍宝。而将军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因机变化,立功名于事也。”

    “今乃府君若能用三千兵马,以保襄樊。洪以为无论汉、魏二主,皆能垂爱于府君。而府君当能乘势而飞,如鸿鹄翱翔天际。若将军委屈投吴,将军富贵亦是不在朱然之下。”

    蒲忠抓着胡子,垂首思索,正如辛洪所说。自己若能保住襄阳郡,等战后投靠任何一个国家,自己未来肯定都不差。

    蒲忠很纠结,如果局势想之前的猜想的一样,蜀汉陷入劣势,只要吴兵至就撤,自己也就顺水推舟,实行蒋济的计策。如果按辛洪所言,汉军真就逼近洛阳,就差一仗便能决定中原的胜负手的话,那么自己也是想上复兴大汉的这艘船,为蒲氏取一个富贵。

    沉默了许久,蒲忠问道:“辛君所言真否?”

    辛洪佯装不悦,站起身子,以手指天,沉声说道:“洪以汉水为誓,大汉兵近洛阳,胜负分晓,便在数日之间,不敢有假。”

    见辛洪发誓,蒲忠信了些许。

    毕竟在司马懿指洛水发誓之前,誓言还是比较值钱的。

    至于刘邦划江而治背盟项羽,就要问项羽为啥用刘邦他爹做人质,逼迫刘邦议和。

    再往前看,就要问项羽为啥在关中勾结诸将集体叛楚,与熊心交战三月,最后双方停战。熊心交出彭城和楚地,率军南行,前往长沙郡。但是项羽早有赶尽杀绝之意,密令英布击之,攻击南行的熊心军,追杀至郴县,取下了熊心的首级。

    再换一个视角,司马懿指洛水为盟,乃是对着蒋济一众老臣所说。蒋济等人以自己的脸面为担保,劝曹爽不要抵抗。却怎么也没想到司马懿太过心狠手辣。

    公羊皓颇是怀疑,对着蒲忠的耳朵,低声说道:“张仪以六里诈六百,骗齐楚断盟。辛洪乃行张仪事,我等不可不备。当立有约期,约期内我等守住襄樊,不让吴人北上,待约期至,我等当行国之诏令。如此一来,我等亦能从中取利,还能不背陛下诏令。”

    蒲忠微微颔首,正色说道:“辛君之言某当信之,不过两军交战亦有过期,不知洛阳之战,多久能分胜负?”

    辛洪咬着嘴唇,他就不知道洛阳那边的战况,他就知道在他出发的那一日,陛下也率军出发了。他所说洛阳战况,基本是哄骗蒲忠之语。

    沉吟少许,辛洪说道:“六十日,如何?”

    蒲忠看向公羊皓,见其摇头,心领神会地答道:“三十日?”

    “太少,四十五日,两军当有胜负。”辛洪问道。

    公羊皓点头示意,蒲忠答道:“可!”

    哎!能为陛下争取多少时间,是多少时间吧!

    双方答成约定之后,蒲忠露出早些时候的笑容,问道:“辛君,敢问汉之天子,比世祖、高祖如何?”

    将刘秀与刘邦相比,乃是两汉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最为喜爱的讨论话题。而如今随着蜀汉疆域辽阔,有平定天下的趋势,亦有文人把刘禅加入进去,与刘秀、刘邦相比。

    “公以为如何?”辛洪坐回榻上,反问道。

    蒲忠沉吟良久,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