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沿着肥水向后撤军。

    却不料刚从险中脱困,如今又撞上了曹爽大军。若仅是阻敌倒还好,糟糕的是曹爽把连接肥水与濡须水之间的人工河道堵住了,并在将军岭两侧设营防守。

    加上身后追击的王凌、满宠等军,四面包围之势跃于图上,孙权与吴国诸将彻底明白,曹魏给他们挖了一个多大的坑,引诱着他们往里面跳。

    温和稳重的诸葛瑾,不由慌张起来,说道:“文钦潜入我军,魏人已知我军虚实,命人阻塞河水,使我等难以行舟,加之后方追兵。我等不如弃船,上岸绕行山岭,返回巢湖。”

    全琮摇了摇头,说道:“我军辎重、粮草皆在船上,我军若舍弃水道,绕行山岭返回,则粮草辎重全失,亦会因路途遥远,被魏军骑卒追上。我军若能攻破曹爽大军,沿濡须水返回巢湖,遣人唤来水师,将可幸免于难。”

    诸葛瑾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如何攻?贼军铁骑就在身后追赶,明日骑卒便能抵达,若是日夜兼程,明晨便能与乘小舟的步卒同时抵达。两日后,魏人大军便能全部抵达,将我军围歼于此。”

    全琮瞬间语塞,魏军的骑卒可非吃白饭的,而是能够日行百里。以骑卒的追击速度,确实能够做到诸葛瑾所说的明晨抵达。只是诸葛瑾对魏军大部队的行军速度有些夸张,数万人的部队基本是日行四十里左右。

    至于魏人强行军的话,基本不可能。毕竟孙权手上有近十万大军在手,若是强行军,大量体力弱的士卒掉队,吴人以逸待劳,大破魏人的概率也不是没有。

    孙权手按剑柄,站起身子,盯了眼争执的二人,冷冷说道:“大军压境,二人在此争吵,岂非愚人所为。如今之势,我大吴应当齐心协力,共求生路而已。”

    二人低垂脑袋,不敢面对孙权的眼睛。

    孙权深呼吸,冷静说道:“如今之势,当有取舍,方可使大军求得活路。舍弃舟船,我等步行,方可生机。只是前路被阻,还需探查两侧道路,寻求突围之道。”

    当听到取舍二字之时,众将心中一跳,垂首埋头,不敢直面孙权,应道:“请陛下示下。”

    孙权目光落到诸葛瑾身上,说道:“大将军立刻挑选斥候向南探寻道路。”

    “诺!”

    迟疑半响,孙权说道:“我军探寻道路,耗时不小。今王凌在后追击,曹爽在前阻挡,不知此二敌谁敢应战。”

    此言一出,众人鸦雀无声。不管是迎战曹爽,还是阻王凌进攻,基本都是九死一生之局。基本是拿着自己的部曲,给其他人争取逃命的时间。到时候他们人跑了,自己却不一定能够留下来。

    孙权握紧剑柄,心中很是恼怒,却不能发作。这些国中将领在面临困难之时,却不愿为国出力,而是心中打着小算盘。

    寂静半响,留赞挺身而出,扬声说道:“陛下若不以臣官职卑贱,臣愿替陛下殿后,阻挡魏军铁骑以及王凌大军。”

    孙权见留赞出列,很是感动,说道:“国事之下,无论官职高低。留卿愿为殿后,便可称为英豪。朕命卿为横野将军,授卿八千兵马,以阻魏军之势,如何?”

    “臣多谢陛下。”留赞郑重行礼说道。

    “攻曹爽,谁敢应战?”

    朱桓咬了咬牙,拱手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老矣,身有多病。臣愿为陛下,攻曹爽,为掩护大军绕行。”

    “休穆?”孙权惊讶地喊道。

    朱桓淡然一笑,说道:“臣纵横淮南,魏人见之而胆怯。今攻曹爽,胜负岂可能料。若攻破曹爽大营,我军即可顺水而下。若能牵制曹爽,陛下可率大军后撤,臣自当为陛下殿后。”

    孙权心中五味杂陈,说道:“休穆、正明,你二人心中有何期望,将可说出,朕必允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