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响后,郭淮抬头出列,正色说道:“启禀大将军,在下以为诸葛亮或遣将走采桑津,取北屈城(今山西吉县)。北屈城乃往来要道,上接太原,下抵河东。北屈城南下为前军,护卫诸葛亮大军渡河。”

    “又可东进攻皮氏城,占临汾等城,划汾水与我大魏为界。断我军与太原、上党联系。届时蜀军将可外联匈奴,西合黄权,上取太原,东进上党,将可全据三晋之地。”

    采桑津,清水注入大河之处,壶口瀑布下游。春秋之时,晋里克帅军,准备征讨戎狄,却被戎狄击败于采桑。至于北屈城,东汉之后多有废弃,前些年听取郭淮的建议有所修缮,但却未有重兵防备。

    而且北屈之地周围地势复杂,一旦汉军站住脚,魏军想要击败就困难了。而且他这个位置与诸葛亮大军所在的龙门渡,皆在汾水以北。

    诸葛亮趁势过河,两军汇合,就可以深入汾水流域,攻城略地,以司马懿手上的兵力,将难以抵挡诸葛亮的进攻。特别是大汉占据临汾,那么直接切断了河东与上党、太原的联系。

    诸葛亮分遣别部,就可以深入并州没有防备的腹地,攻占上党、太原二郡。加上在蒲坂的黄权、刘禅二军过河,河东战局就不是司马懿可以掌握的。

    此言一出,司马懿在舆图上找到北屈城的位置,手指按至北屈城,看着它四周连接的交通要道。

    司马懿脸色陡然一变,惊出一身冷汗,说道:“诸葛村夫眼光居然如此毒辣,实属令人惊恐。若非伯济之言,我军将危矣。”

    郭淮微微颔首,说道:“此时正值冬春之际,平缓河段多是冰桥,湍急水段冰化为水。采桑津宽不过三四百步,且不似孟门山湍急,甚是平缓,便于过河。故淮以为大将军,当遣骁将北上采桑津阻蜀人过河,以保我腹地安宁。”

    司马懿猛地转身,鹰目盯着郭淮,说道:“诸葛亮必将骁将过河,伯济深知三晋地势,可敢率军迎战,一雪前耻,以退蜀军否?”

    闻言,郭淮神情一振,奋然说道:“大将军,淮岂有不敢乎!”

    司马懿手按长剑,沉声说道:“善,伯济率四千精锐,奔赴采桑,以阻蜀人。不求大胜,当必阻于河西。”

    “诺!”郭淮应道。

    说着,司马懿环视众人,说道:“我军屯扎解县,诸军勿乱,以静制动,坐看诸葛亮还有何诡计。待援军抵达,蜀军退也。”

    河东解县在蒲坂、龙门渡之间,司马懿屯军于此,就是为了方便求援二城。

    “诺!”众将应道。

    (潼关地图在上一章彩蛋,这章地图在这一章彩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