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实属难为他了。诸葛亮对于开国建制的礼法并不太懂,一般来说,先帝去世,新皇登基要在次年改元。而他在刘禅登基后立即改章武为建兴年号,就是他不深解礼法所行误令之事。

    黄权面有疑惑,问道:“既然光武皇帝以孝宣、孝元皇帝尊为祖、父,为何长安之中高庙内还有祭祀有孝宣、孝元二帝,不应该将孝宣、孝元纳入世祖庙中祭祀吗?”

    杜琼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说道:“陛下、太尉有所不知,世祖之庙乃其子孝明皇帝所建。其中深浅上至大卿,下至学士,莫能知其两庙之意。此中原由还是臣从蔡邕所作《表志》中偶然所得。”

    “据《表志》中所言,孝明新建世祖庙,乃是因光武皇帝受天命降世,其上承于天,平定斯难,乃功德并茂、开辟之祖。故孝明皇帝以为光武皇帝名曰中兴,实乃开创,当设世祖新庙以让后人祭之。”

    杜琼所说之意很简单,刘秀当时确实是改认爹了,但是他儿子觉得刘秀看似中兴,实乃开创之君,不想把刘秀和其他西汉皇帝放在一起,于是新建世祖庙。

    顿了顿,杜琼继续解释说道:“后孝明皇帝临终遗诏,为求节俭,藏主于世祖庙内,孝章皇帝不敢违也。孝章皇帝临崩下诏,庙如先帝故事,孝和皇帝亦不敢违也。故此举便成后汉礼制。”

    “前汉诸帝居高庙,后汉诸帝居世祖庙,以为分庭抗礼之势。故此举多不合礼制,亦无天子七庙,但前、后二汉之分,始也。”

    根据杜琼所说内情,刘秀早年欲设新庙,另起炉灶,但迫于礼制,又给自己认了祖宗。但他这个愿望被他儿子实现了,给他新建世祖庙。同时孝明皇帝为了给老爹捧场,自己没有单独修庙,而是入世祖庙。后代的东汉皇帝也都效仿前人所为,入世祖庙不建新庙。

    于是高庙祭拜刘邦为首的西汉皇帝,而世祖庙则是祭拜以刘秀为首的东汉皇帝。

    西汉之时,历代皇帝都是生前自立庙,人均有分,受人祭祀。是故东汉开创了后世庙制同堂异室、庙中之庙的先河,以至于杜琼认为不合礼制。不过东汉这个庙制却可以给蜀汉的带来借鉴。

    刘禅轻咳一声,说道:“朕之宗统乃承前汉,后汉宗统亦承前汉,两脉虽承孝景皇帝,但宗统不同。今若以后汉诸帝为先人,将乱宗统之序。况且显祖皇帝在世,并未言欲以东汉诸帝为先人之事,故我大汉将以前汉诸帝为先人。”

    “陛下之意是?”

    刘禅沉吟少许,说道:“朕闻人之继位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之言。今以国论之,亦可有此制。前汉倾覆,后汉中兴,此乃父死子继之国祚传承;今后汉倾覆,我大汉乃前汉宗统,其为兄,我为弟,当行兄终弟及之事。”

    此言一出,杜琼及诸臣不由张大嘴巴,不由为刘禅的脑洞感觉到惊讶。

    “大小宗之事,当如何解决?”裴俊疑惑问道。

    杜琼手持笏板,若有所思地说道:“不如将显祖皇帝先人,亦迁入孝宣、孝元二帝之下。今后汉诸帝无能,遂由我大汉宗统之主显祖皇帝,起于幽燕,复兴大汉。我大汉上承前汉国祚,为父死子继;顺接后汉国事,兄终弟及。”

    “大小宗之难,则无需为忧。又可效后汉之事,新建显祖庙,与世祖庙、高庙,三庙并立。”

    刘禅微微颔首,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裴俊迟疑半响,说道:“启禀陛下,此礼制并无前事,如此之为,岂不是有违古人礼制。”

    刘禅轻笑一声,说道:“君有见国祚三兴乎?非常之时,当为非常之事。循礼治国甚好,但亦需因时而变,岂可拘泥于旧制。”

    裴俊退下不语。

    诸葛亮微微拱手,说道:“大汉宗统正如陛下所言,华夏记事开始,未有国祚三兴之事。今我大汉立新制,有新礼未尝不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