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

    水银在前头带着路,慢慢地走着。待男子跟近了些后,才轻声说道:「去买棺材吧。」

    声音里,微不可察地带着一丝丝颤抖。

    「好。」鹿眼男子回道。声音里,也同样带着极不明显的颤音。

    就这样简单交流了一句之后,俩人都不再言语,朝着棺材铺走去。

    水银的家,也就是敖国定国公府,世袭罔替已经四代,每一代的定国公,都会将朝廷赏赐的功勋田,置换到都城二十里外的水家镇上。

    最开始,水家镇也不是个镇,就是水家的一个庄子。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穿上军服走进军队的那一刻起,就没人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家乡,甚至,还有没有命回来都不知道。

    水家军的服兵期限是16至35岁。过了35岁的,或退居二线负责一些不用上战场的事务、或者带上功勋和军饷返回家乡。

    但每年总有身体出现残疾的兵士们退下来。他们有的回了家后,被家人嫌弃;有的家里实在太穷,过不下去;还有的媳妇跑了,只留下贫病老弱的长辈和儿女,他们也养不活的。

    于是,就有了水家庄的出现。

    那儿,都收留着水家军中退下来后无处可去、无路可活的兵士们,以及他们的家人,或者是……孤儿。

    水家第一代老公国就定下了规矩:每一个跨进水家军的人,他们及他们的家人,水家就负责到底。不为别的,就为他们值得!

    人家豁得出命,水家就豁得出财。

    随后,水家庄就越来越大,逐渐成了水家村、水家镇。

    每一任皇帝都不担心定国公府会造反,因为那么多老弱残障的人就在都城外呢,也不担心他们功劳太高会封无可封。反正每一届定国公都会拿着功劳去换田,要么就换金银,从来不要加官进爵或者是借机提拔后人什么的。

    水家有家法:要什么,自己去挣!

    而水家镇上的人,有了足够的农田,还都是免税的功勋田,只要不遭遇天灾人祸,日子都能过得下去。

    当然,就算是天灾了,也有定国公撑着,毕竟换来的金银就是为了防止天灾的。

    而人祸……谁会想不开去招惹水家镇?退伍的老兵,那可个个儿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就算有一大半是残疾人士,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对付得了的。

    何况,水家镇的人也非常团结。因为他们都是同样的人、来自同一个地方。

    他们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扶持着生活下去。

    每年的粮食作物等打下来,按照人头统一分配。只有孤儿院和老人院不同。会先堆满他们的粮仓,由他们的院长负责。

    所以,在水家镇上的孤儿,也都个个儿地有饭吃、有衣穿、有书念。不存在认不认领,他们都姓水,都是大家的孩子。

    大娘大婶们,闲了就会给他们做衣裳、鞋子,或者是帮他们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总之,就是轻便活计全镇子的成年女子轮着去做,重活计就归男子们了。

    读过书的,就去教他们读书识字。

    老人院的孤寡老人们,也都是大家的爹娘、爷奶。同样的由全镇子的人照顾。

    当然,他们也能互相照顾,他们也不懒,只要还能动,就都会动动。大活、重活做不了,总还可以种种菜、浇浇水什么的。

    镇子上也有铺子,不卖钱,谁家要缺什么,就用东西去换。也没人计较个多少,今天你拿把青菜,换我一斗米,明天我也许就能拿一斗米换上两块布……诸如此类。

    反正一切都自给自足,都挺乐呵。

    当然,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