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银行的钱还是那些钱,但购买力却大大缩水。

    这也导致很多加入湄港户籍的精英们对湄港***不满,对湄港财务部不满,甚至已经有了蠢蠢欲动的局面,把压力全部给到了李燕这个财务部长的位置上。

    好在最煎熬的时间挺过来了。

    湄港终于有了赚钱的能力。

    这一声枪响是个信号。

    至少,在李燕看来是个信号。

    湄港,终于可以赚钱了。

    她也终于不用每天为了财务周转,什么时候给国际上的那些公司付款而发愁了。

    哭,是因为早就揭不开锅了。

    哭的很惨,是因为湄港终于揭的开锅了。

    这是喜极而泣。

    江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回国两次,双耳不闻窗外事,今天要买这个,明天要订那个,完全不管有没有钱的事情。

    由于上次美國制裁的原因,大量投资者纷纷驻足观望,不敢进入湄港投资。

    江老板是过瘾了。

    大手一挥:用不找你,老子自己干。

    李燕眼泪快出来了。

    自己干,得要钱呐!

    这一年多来,整个湄港的建设都是很多大型建筑集团垫资干的。

    湄港***给了些预付款就再也没了下文。

    李燕是连忽悠带骗,总算把大多数的建筑封了顶。

    都是些国内干工程的公司,

    甚至还有一部分是G企和Y企。

    要不是江老板在国内的一个姓丕的大领导给兜着底,恐怕李燕现在的办公室里早就站满了要账的。

    除了湄港整整400平方公里的主体建设外,修桥修路是一样没少。

    江老板的逼格高。

    桥必须得是跟京都沪市那种规模的立交桥,路必须是那种什么车都压不坏的「水泥」路。

    电站、路灯、信号塔也全都得配上。

    灯要用好灯,要么是华夏,要么是德国的那种进口灯。

    到了晚上亮瞎眼的那种。

    总而言之,所有基础设施的配套只有一个字:贵。

    关键是便宜的质量也不行啊!

    如此一来,李燕也是同样的招数,付了订金就催人发货。

    货一‏‏​​‎‏‎‏​​​​‎​‏‏到就赶紧用了。

    等到要钱的时候,李大部长的故事是编了一个又一个。

    现在的李燕,编故事根本不用打草稿。

    张口就来。

    有时候李燕也会很纳闷。

    很多次深夜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

    我自己也不是那样的人啊?

    后来李燕想明白了。

    原因很简单:跟什么人学什么人。

    这套编故事的本领,李燕现在已经是融会贯通,甚至是炉火纯青了。

    利用这套本领,李燕秉着省钱或者不花钱的原则,搞定了湄港几乎80%大大小小的事情。

    所有跟钱沾边的,几乎没有一项是付了全款的。

    要么只付了一点订金,要么就干脆直接靠忽悠。

    全球的造船厂没有一个不知道湄港的,更是没有一个是湄港不欠人家钱的。

    总而言之,湄港不仅仅在华夏内陆,在国际上那可是出了大名。

    但都不是啥好名声。

    订单大,催的紧。

    就是没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