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监国太孙却在这件事情上面犯了糊涂,还不惜假借“宽仁爱民”的名头,真是令人忧虑。

    一些老狐狸暗自摇了摇头,对这位太孙不抱太大希望。

    有些小聪明可以,但不能把小聪明放在军国大事上面,那样只会误国殃民!

    眼见无人吭声,太孙面色涨红,黄子澄立马跳了出来,含笑出言道:“老臣以为,凉国公是此次出征北元的最佳人选!”

    凉国公?

    蓝玉?

    他竟然举荐蓝玉?

    这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一众朝臣听了这话顿时就骚动了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连朱允炆本人都一脸懵逼,有些不太明白自家先生的想法。

    因为皇上的猜疑忌惮,蓝玉早就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交出了兵权赋闲在家。

    黄子澄却在此刻举荐蓝玉出征北元,让他重新掌兵,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黄子澄,只见他捋着山羊胡子继续解释道:“凉国公乃是我大明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南征北战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他率朝廷援军驰援燕王,定能一战击溃北元蛮夷。”

    黄子澄故意将“燕王”二字念得极重,朱允炆听了脑海中划过一道亮光,立马便明白了这位先生打得什么主意。

    作为铁杆太子党,蓝玉当年镇守北方时,曾多次向太子朱标汇报燕王朱棣的种种不法行为,然而并未引起太子朱标对那位北疆之王的防范,倒是使得燕王对蓝玉挑拨离间的小人行径十分痛恨!

    而在不久之前,太子突然薨逝,燕王入京悼念,曾密语皇上“诸公侯骄纵不法,恐有尾大不掉之忧。”

    正是这句话,使得皇帝陛下对蓝玉等一众公侯生出了猜疑忌惮之心,甚至准备借南郊秋猎将其一网打尽。

    故而那位北疆之王与蓝玉等公侯大将,早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黄子澄举荐蓝玉为将,驰援北疆,表面上是重新给了蓝玉掌兵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将两头老虎放到了一个笼子里面,任由他们生死搏杀。

    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还是两只有着生死大仇的老虎。

    朱允炆领悟到了黄子澄这毒计的深意,立马便点头应允,甚至还为这场龙争虎斗增添了两位重要人物。

    “既然如此,那就命凉国公为征北将军,颖国公与郑国公为左右副将军,率十万大军即刻出征,驰援北疆,痛击蛮夷。”

    此话一出,群臣更是骚动不安,不少老臣彻底对朱允炆失去了信心。

    大战在即,他身为监国太孙,却始终未曾将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面,反而一直想要借助此战铲除异己,真是令人失望得紧啊!

    若是大明王朝交到此子手中,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