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不妥。因为开平帝一直把控着权柄,而且在军中有王平章为他支撑,其他人自然掀不起风浪。

    但是刘贤不同,他的威望还需要时间来培养,纵有六位辅政大臣不遗余力的支持,短时间内依然无法达到威仪天下的地步。

    大臣们并不敢轻视裴越在军事上的判断力,既然他说吴周两国将会联手发兵,那么此事便需要慎重对待。

    然而一旦复立两位行营节制,裴越必然会是其中之一,这才是众人纠结的根源所在。

    刘贤环视群臣,清了清嗓子说道:“关于前几日卫国公的提议,朕反复思量过后,决定以代天子巡视的名义派出两位钦差大臣,视察边军武备及防务,督促各营用心操练,以能保境安民。”

    许多人不禁松了口气,如果只是临时钦差而非行营节制,这里面自然有天壤之别。

    前者虽有临机决断之权,但不比行营节制可以调动各营乃至于任免中下层武将。

    也有人担忧地看向武勋班首的年轻国公,皇帝陛下的这番话应该是与太后商议之后的决断,完全偏离了裴越的初衷,不知他会不会当朝反对。

    似是知道底下这些人的想法,刘贤又道:“除此之外,倘若边境突发战事,钦差大臣亦可协调各营驻军,临时组建边境防线。”

    裴越微微颔首。

    他当然知道近来一些朝臣的可笑想法,但正如沈淡墨所言,如今他考虑问题根本不在意区区个人得失,只要北营和南境的基本盘未动,他便可以在朝堂上挺直腰杆。至于究竟是钦差大臣还是行营节制,这本来就无关紧要,重点在于这个职位具有临时统管边军的权力,以及皇帝会派何人出京。

    刘贤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裴越,缓缓道:“朕决定,由右军机、襄城侯萧瑾巡视南军防务,京都守备师副帅裴城暂领主帅一职。”

    萧瑾当即出班,躬身行礼道:“臣遵旨。”

    接下来应该轮到裴越了吧?

    众人心中如是想着。

    刘贤轻吸一口气,尽力平静地道:“由左军机、广平侯谷梁代朕巡视西军防务。”

    谷梁亦出班道:“臣领旨。”

    裴越渐渐皱起了眉头。

    殿中肃然一静。

    皇帝的这个安排似乎很合理,虽说谷梁和裴越亲如一家,但他的履历上缺少了西军这一环。过往数十年间,谷梁要么在南军对抗周朝,要么在京营镇守京都,从未去过西军任职。如今他的第三子谷芒也随长弓军转入京军西营,他在西军之中便没有任何亲信。

    让萧瑾去往南边也是同样的考虑,此人与谷梁恰恰相反,此前并未在南军各营中待过。

    如此一来,以两位军机兼一等国侯的军方大人物巡视边境,既可以有效应对裴越口中可能出现的边境战事,也能免去很多人藏在心里的担忧,可谓两全其美之策。

    刘贤见无人反对,不禁微微一笑,心中生出对母后的感激。

    他看向下方继续说道:“朕即位不足半年,想必边境将士对朝廷会有些陌生。两位军机此番代朕巡视,既要监查各营军务,也要替朕向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慰问一番。朕本想让卫国公走一趟,不过思及他这些年为朝廷奔波不休劳苦功高,变法改革诸项政务亦在紧要关头,因此只能作罢。”

    裴越朗声谢恩,又道:“陛下隆恩,臣不胜感激,只不过——”

    他显出几分犹豫,这在朝堂是颇为罕见的景象。

    谷梁去西军巡视,安全方面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总觉得这个时候让老丈人离京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是仓促之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反对。

    在裴越犹豫、刘贤和其他重臣齐齐望过来时,那位肩膀宽厚的中年男人环视众人,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