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动脚,亲热腻歪,香艳无比,让人面红耳赤。

    侯希白陪宋玉华一起在这绣楼中厮混了三天,才离开了独尊堡,出了巴蜀,不知去往了何处。

    大石寺中,侯希白再次回了这里,换上了一身黄色的僧袍,宽大透气,光头锃亮,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璀璨的光芒,脚上踏着一双僧鞋,怡然自得,悠闲的走在寺院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

    忽然,一阵叮冬脆响,从佛塔那边传来,远眺过去,隐见佛塔檐角翘起处挂有铜铃,山风吹来,发出一阵阵悦耳的清音,使人尽去尘虑。

    侯希白缓步朝佛塔走去,穿过竹林,高近十五丈,分十三层的宝塔巍然屹立林内广场处,峥嵘峻拔。在初阳东升的辉光下,塔顶的镂金铜制飞鹅更是灿烂辉煌,光耀远近。每层佛塔四面共嵌有十二座石雕佛像,宏伟壮丽,纹理丰富。在佛塔西侧有着一座罗汉堂,原本有着五百尊罗汉像,是依照后秦圣僧鸠摩罗什亲绘的手本敬制的,宝相庄严,慈悲威严。

    鸠摩罗什乃天竺来中士传法有大德大智的高僧,广究大乘佛法而尤精於般若性空的精义,武技更是超凡入圣,却从不以武学传人,只论佛法。来中土后在长安的逍遥园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侯希白见了这些罗汉像,看出其中隐藏着佛家大手印的功夫,心中动了念头,有了想法,向主持大印和尚提出,自己要将其中的十八尊罗汉进行再次雕刻,大印和尚欣然同意。

    罗汉堂的雕像蕴含着的佛家大手印功夫需要按照五气、三脉、七轮修行,这乃是天竺的内功修练系统,与中原武林的奇经八脉异曲同功,亦迥然有别。

    五气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气,指的是内气外气行经三脉七轮的途径。

    三脉是中、左、右三脉,中脉由海底至头顶,以脊髓连接,等若中土的督脉。左、右二脉均起自睾丸宫,与中脉平行,贯通七轮。

    七轮等若中土的窍穴,由上而下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生殖轮和海底轮,最后的海底轮即中土的会阴穴。

    侯希白缓步迈入了罗汉堂中,他将传说中的十八罗汉进行重新雕刻,保留了原本的大手印奥妙,但是有添加了一些玄妙的功夫,一共是十八套武学,每一套都蕴含着无穷的奥妙,是他从《清净妙莲经》中拆分出来的神功妙法,还可以再进行拆分衍化,变为更多的武学功法。

    如今的《清净妙莲经》经过兼容并蓄,推演完善,已经是一本武学巨著,包罗万象,深奥玄妙,不同人观看,有着不同的感悟,可以称得上是武学字典。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清净妙莲经》中可以悟出万千武学,儒释道魔,各有不同,但是却源出一处,神妙非常。

    当然,侯希白不会在罗汉堂中留下其他教派的功法传承,只是拆分出来了一些佛门功法,藏入了罗汉像中,静待有缘人。

    这事和尚也知晓,他知道侯希白这是为大石寺留下底蕴,日后可以靠着这十八门功法,发展出万千绝技,使得大石寺在佛门中屹立不倒。

    侯希白手拿刻刀,低着脑袋,在原本的罗汉像上雕琢着,点,线,面,甚至是颜色的深浅,都隐藏着功法的奥妙,侯希白心中万念归一,虚无缥缈,恍惚渺冥之际,内外的分隔彻底崩溃下来,虚极静笃中,心灵深处亿万念头大放光明,无量慧光,照耀周天,清净莲花身,内外通透,琉璃澄净,菩提光明心,智慧般若,金刚不朽,入我我入,人天合一。

    侯希白倏尔醒来,用醒来形容如今侯希白的状态并不准确,他刚刚并未沉睡,周围所有的动静都在他的心灵笼罩下,历历在目,那是一种玄妙的状态,难以用言语形容,精气神无比充沛,心灵澄净空明,周身舒泰,静中见动。

    侯希白转头看向了罗汉堂的一角,哪里有着一位身穿灰色僧袍的和尚,须发皆白,老态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