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电报的末端传递问题。

    电报抵达目的地电报站后,电报员翻译成为电文后,会把电文装进信封里,和其他信件一起让邮差们进行末端派送。

    如此,报文也能够和普通信件一样,直接深入到大楚帝国的每个角落,只要收信信息准确,那么就能够送到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电报这东西要交给邮政总局来运行的缘故,因为目前来说,除非重新搞一套电报的末端运输体系,要不然就只能让邮政总局来搞。

    而重新搞一套末端运输体系,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属于资源的严重浪费。

    邮政总局接过了有线电报的建设以及运营业务后,直接上马了金陵到松江的电报网络建设,而且铺设速度极快。

    这条电报线路全长数百公里,看似挺长的,但实际上都是一路沿着铁路线进行铺设。

    说的简单一些,那就是直接立个电报线的杆子,然后拉根线就行了,没什么太大的基础工程。

    唯一限制电报线路铺设速度的,并不是施工能力,而是电报线的生产速度……

    而目前大楚帝国里,只有一个工厂批量的生产电线,也就是之前给皇家理工学院提供试验电报线路电线的铜陵特种材料公司。

    该公司隶属于铜陵矿务公司,而铜陵矿务公司乃是工业部直属的超大型的金属勘测、开采、冶炼、以及铜合金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大楚帝国最大的铜产品生产企业。

    虽然说让一家矿务公司生产电线,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大楚帝国当代使用的电线是以铜为材料的,这找上铜陵矿务公司自然也就不奇怪了……毕竟铜陵矿务公司生产的铜可是帝国诸多矿务企业里数量最多的,同时在铜合金领域里研究非常深入。

    在滑膛炮时代里,铜陵矿务公司就一直是大楚帝国的铜制火炮材料的主要供应商……还是大楚帝国铸币局的主要铜材料供应商!

    在铜相关领域里,铜陵矿务公司说自己是第二,就没人敢说是第一。

    所以之前皇家理工学院找到铜陵矿务公司,让他们研发生产可用于长距离传输电流的铜电线,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实际上,之前铜陵矿务公司也展开了电线的研究以及生产,主要供应科研小规模使用。

    在电报出来之前,实际上大楚帝国的各大研究机构就已经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电磁学研究,期间发展出来了各种电力设备。

    什么直流发电机啊,电动机啊什么的其实都有了……只不过都非常原始且简陋,都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不具备大规模量产应用的价值而已。

    在这漫长的电磁领域相关研究历史里,对各种电磁学的相关零部件需求自然也有,电线就是其中一环。

    只不过需求量极小,同时产能也不大,而且技术水平也很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所使用的电线干脆就是一根细铜线,没有什么绝缘层的。

    一直等到电报机搞出来后,因为需要长距离传输电信号,对电线的产量以及性能要求也提高了,这才搞出来了带有漆绝缘以及橡胶绝缘的铜电线,并弄出来导电性能更好的黄铜合金。

    只不过在年初之前,生产电线的铜陵特种材料公司,其电线的产量依旧很小……实际上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铜合金的各种产品……电线只是他们的一小项业务而已。

    然而随着电报建设被铺开后,对电线的需求是海量的,饶是铜陵特种材料公司已经紧急扩充生产线,然而产能依旧是有限的。

    不过电线这东西也没什么被限制的独有专利,因为电磁学研究二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很多东西当初发明出来申请了专利后,现在都过期或快过期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利基本都在皇家理工学院或各所大学手中,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