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进行特定农作物的生产,特定矿产的挖掘。

    比如在印度部分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里,大楚帝国为了获得足够的棉花采购量,会故意拉高当地的棉花收购价格,然后前期会进行粮食倾销,迫使当地的的粮食价格暴跌……最后让掌控了大量土地的印度地主王公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抛弃种植粮食换种棉花!

    在经过几年的经济调整,那么当地的粮食以及棉花价格哪怕恢复正常后,当地的大量优秀农田也依旧种植棉花……因为大地主们种植棉花获得的收益稍微高一些,同时种植农作物是有惯性的,需要经验乃至相关工具支持的。

    大楚帝国在这些土著控制区,也就是殖民地里通过经济手段,比如管控相关物资的出售以及收购价格,就能够轻易的引导这些土著们种植特定的农作物,继而满足大楚帝国自身的需求。

    所以全面开放市场这种事,并不是那么轻易简单的,这背后隐藏着一整套的经济绑架,到时候怎么变化可就轮不得这些土著们的想法了。

    而这些东西,虽然很多土著国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但是人家土著里也有精英,这些精英们哪怕无法看清楚这一套全面开放市场背后的所有逻辑,但是多少也能够看到一二……仅仅是看到的一二就足够让他们心惊胆颤了。

    一旦全面开放市场,亡国灭种倒不至于,毕竟楚国人还需要这些土著人口种田挖矿,不会故意把他们都饿死,多少会给点吃的!

    但是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别指望翻身了,人民也别指望吃饱饭了……

    他们还得庆幸,大楚帝国不搞奴隶制,要不然下场会更悲剧。

    这些可怕的后果,让不少自觉得实力还可以,同时不甘心的欧洲国家积极扩军备战,并到处联络,试图组建反楚同盟。

    至于实际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和没有也差不多!

    大楚帝国远征欧洲,那是建立在自身强悍的国防实力以及国内庞大的经济实力前提上的,这种硬实力的强势碾压,并不是这些欧洲土著们的扩军备战,各种组织联合所能够对抗的。

    因为就欧洲那些还停留在早期滑膛枪时代的线列部队,给他们一两百万都不可能给楚军的欧洲远征军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

    双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当然了,为了避免战争扩大化,把好好一个欧洲市场打成废墟,让诸多廉价劳动力都变成尸体,大楚帝国的欧洲远征军将领们,决定不给这些欧洲国家联合抵抗的机会,先把跳的最欢,同时又处于沿海的几个国家给收拾了。

    比如英国!

    这个海岛国家在楚国人抵达欧洲后,就一直对大楚帝国的入侵欧洲表现出来了强烈的反抗态势,之前也是大力支持法国人拒绝楚国的各项条件,支持法国武装抵抗楚军,并承诺会派遣援军,援助武器……可惜的是,直到法国亡国,分裂成四个国家后,英国人承诺的援军以及援助的武器物资也没有抵达……人家英国人就没打算过给。

    退一万步说,英国人就算打算给,但是也不可能穿过楚国控制的英吉利海峡,把援军和物资送到法国的土地上。

    法国人灭亡后,英国人继续上跳下窜,开始鼓动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以及诸多德国地区里比较大的诸侯国,还有丹麦,瑞典等国家,组建反楚联军云云。

    妥妥的搅屎棍!

    之前楚国人也没太在乎这些英国人的上跳下窜,反正后续都得挨个收拾他们的……

    但是干掉法国后,发现这些英国人还是这么挑,正好英国人就在法国对面,并且趁着大楚帝国在欧洲地区的大量军用运输船,武装商船等大规模登陆作战所需要的船只还在。

    所以欧洲远征军打算先不过欧洲大陆那边,先把这英国给收拾了再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