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息,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的需求,通过主动提供这些信息,避免压制的太狠了,民间有不法分子看见其中的市场需求以及利润,铤而走险私下办报,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效果。

    所以帝国高层更加倾向于主动提供渠道进行疏导,而不是一味的压制,毕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都多少年的老话了,帝国里的一大票大臣们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其中道理。

    另外一方面嘛,商报这玩意对地上的工商业经济运行发展,的确是一定的帮助的。

    及时通畅的商业信息,能够各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比如某一种商品,在外地已经卖不出去,供大于求了,当时当地的商家却是因为信息不通畅,信息来源有限导致得知的时间比较晚,这期间里继续大力生产,最终导致更大规模的供大于求,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一旦破产还会导致失业产生。

    同时诸多商家,对产品的宣传也有着非常庞大的需求,而在报纸上进行宣传这是早已经得到证明的事实。

    但是大楚帝国里的报纸之前就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大楚朝报,哪怕是把各省省办的朝报也算上,但是具体到一个地方里,其实也就只能看到一个全国版以及省版的朝报,并且这两者还是同时印刷发行的……发行间隔也比较大,目前是五天一期。

    大楚朝报受限于信息通讯落后,又要报纸信息安全,这能够做到周报的模式u已经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大楚朝报里不管是全国版还是省版,都是属于非常严肃的官方报纸……上面刊登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官方想要发布出去让民众得知的消息,大多都是一些政策类消息。

    其次则是一些科普内容以及文学内容。

    而商业广告则是非常少,毕竟朝报的发行是属于行政行为,每年都有足额的经费的,同时朝报收费虽然便宜,但是订购量足够大啊……光是官方机构的订购,以及官员们的自行订购,以及士绅商人群体的订购,这些固定订购量就非常庞大了……同时中上层人士普遍也会订购朝报。

    怎么说呢,对于这些群体而言,你可以对上面的诸多内容没啥兴趣,甚至觉得看这玩意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但是你却是必须通过这个渠道知晓大楚帝国上到参务院,京畿各部,再到各省甚至府的各种政策里信息,职务变动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时候可是关乎身家性命的!

    因为订购量庞大,所以朝报的采编和发行虽然成本很高昂,但是多少能够通过发行收费收回来一些成本!

    同时朝报司还会出版发行诸多的书籍,主要是一些政策类书籍,同时还有一些教育类的书籍以及纯文学书籍……这里头收益非常庞大。

    承顺三十六里出版发行的一本汇集诸多名家的散文集,年销量就达到了上百万本……这些散文集,都是各文学大师投稿到朝报上发表的文章。

    这仅仅是朝报司发行的其中一本书而已……而发行量更多的乃是各种教辅用书,出版发行各种教辅书也是礼教部的一大职能或者说捞钱的渠道!

    全国那么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甭管你是谁,都得人手一大堆礼教部出版发行的各种教辅书。

    而礼教部的诸多教辅书籍的出版发行,都是由朝报司来负责的。

    所以……人家朝报司的出版业务是很赚钱的……这些出版业务赚的钱可以用来补贴大楚朝报的发行亏损。

    嗯,这也是当年礼教部把几乎所有教辅书籍的出版业务都移交给朝报司下属的‘大楚朝报’的原因……就是为了补贴朝报的发行亏损。

    所以朝报司办报虽然看似亏损,但实际上人家不差钱……朝报司可不仅仅是一个什么宣传行政机构,而是一个集报纸发行、图书出版的综合性文化集团。

    采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