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简单的,江南武器公司正式投产后,产量非常大。

    同时又在陆军的干预下,江南武器公司还把这种火炮技术授权给了其他四家武器公司,让其他四家武器公司也能根据授权进行生产……当然了,专利费不能少给。

    不仅仅这种火炮如其,实际上十八型步枪以及河北75毫米野战炮,湖广75毫米山炮都是进行了授权,国内的五大武器公司都能根据专利进行生产,只不过能生产不代表能赚钱……毕竟这专利授权费可不低,基本能够占据利润的一大半。

    大楚帝国的这种模式,主要还是为了整合五大武器公司的产量,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主力装备被其中一家武器公司中标后,其他武器公司陷入停工破产的困局。

    比如70毫米山炮,这玩意是要全面取代以往的65毫米野战炮以及11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其装备规模将会非常的庞大。

    这也意味着以往生产65毫米野战炮和11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工厂,将会失去了往日的订单……如何安排这些工厂进行转产,维持这些兵工厂不破产,保证帝国国防工业的良性竞争也是军方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目前五大武器公司其实都能生产70毫米步兵炮,只是钱基本都被江南武器公司赚走了而已。

    其他武器公司的相应工厂,获得了生产订单,维持了生产,勉强能吊住一口气等待来日翻盘的机会。

    而军方则是获得了庞大的70毫米步兵炮的产量。

    光是承顺三十四年,量产当年,大楚帝国五大武器公司,就生产了足足三百门这种步兵炮,三十五年里又生产五百门之多。

    之所以产量这么高,是因为需求量太大,陆军方面想要在五年内就完成所有正规军的换装。

    而全面换装的话,至少需要两千门。

    楚军装备的火炮也不仅仅是70毫米步兵炮,还有75毫米野战炮,75毫米山炮以及口径更大的120毫米野战炮,120毫米轻型榴弹炮这些火炮。

    只不过相对来说,大口径火炮其实需求还没那么迫切,甚至75毫米火炮的需求也没那么迫切。

    毕竟对手太渣……对付那些海外土著军队,主要不是那些大规模的攻坚作战,不用这些中高端的火炮,只用70毫米步兵炮其实都已经很充分了。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迫切的装备70毫米步兵炮了。

    成本低,威力和射程以及精度都能满足军队要求,而且重量轻方便海外部署。

    就如同现在的第五十三步兵师一样,带上二十几门这种步兵炮,到了欧洲地区作战的话,那么当地的交通情况非常恶劣,也能够得到充分的火力保障。

    相对来说,该师炮兵团里装备的75毫米野战炮,在使用上就有比较大的限制了。

    毕竟75毫米野战炮行军重量一吨多呢。

    齐装满员的第五十三步兵师上个月就调到了开普度港口,休整一个多月后,在二月÷终于坐上了船只前往欧洲。

    随行的还有第一百一十六混成团,该部是第二十九师下属的116步兵团,再搭配了一个辎重营,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连后所组成的混成部队。

    上述两部兵力一共两万人,就是楚军为了欧洲自由贸易计划所准备的正规军主力部队了。

    除此之外,军方还准备了一支仆从军,即印度军团第二师……实际上,这个仆从军才是欧洲自由贸易计划里的主要部队,大部分作战任务,尤其是伤亡可能会比较大的任务,都将会由该师来承担。

    仆从军嘛,本来就是用来当炮灰用的。

    楚军派往欧洲的正规军,更多的还是用来充当主心骨,驻防战略要地使用的。

    除了陆军外,还有近卫军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