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地区以及印度地区扩张所用的兵力,基本都是从该集团军里抽调的。

    第六集团军,司令部驻金陵,麾下兵力分别部署在闽浙,江南,江北,安庐,江西等地,该兵力以控卫京畿为主,同时也兼顾对外扩张方向拥兵,如扶桑,北美洲地区的拥兵,相当多一部分就是从第六集团军里抽调。

    第七集团军,司令部驻郑州,麾下兵力主要驻防河南、山东、山西、楚北等地,这是个典型的内部防卫集团军,以掌控中原为核心,同时也是战略预备队之一,看似地方不咋地,但实际上重兵不少,交通枢纽郑州常年部署有至少三万人以上的甲等战备部队。

    还有最近几年才设立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驻马六甲省新加坡,兵力主要部署在南洋各地。

    该集团军也是大楚帝国里仅有的一个海外地区的集团军司令部,兵力非常的分散,并且因为需要进行登陆作战,镇压各地土着等,因此其兵力配置以两栖、山地轻装兵力为主。

    没办法,你总不能指望着在海外土着地盘上能有多好的交通条件,也不可能指望有多方便的补给不是,因此该集团军里的兵力其装备水平,在土着们看来已经很牛逼了,但实际上在大楚帝国陆军内部,基本都是属于轻装部队的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的各集团军,其实并没有严格的防区概念,没有说某省的军务就需要归属某集团军管辖。

    大楚帝国的集团军,并不是区域性的指挥机构,而是标准的野战指挥机构。

    说防区,只是因为各野战集团军下属的野战兵力,驻防在上述区域而已,但并不是说这些地方的防务就归属某个集团军管辖了。

    准确来讲,各地方的本地防务,归属各省守备司令部统辖。

    各野战集团军的甲等或乙等师野战兵力,因为军事需要说调走就调走了,但是省守备司令部所辖的丙等守备师,可是一直都在呢。

    各个集团军的司令部驻地,以及麾下兵力部署的地方,都是会根据形势的不同而不断调整的。

    比如第二集团军,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该集团军是部署在宣大一线的,但是现在……人家都跑到鄂毕河流域和俄罗斯人干架去了,司令部从大同一路往西搬迁,现在都跑到托博城去了。

    而且兵力也是经过几次调整后,从十几万人下降到了如今的六万人规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国里除了八大集团军外,还有众多归属军务院直辖的军级部队,而且还不少……

    如印度方向的野战兵力第二十四军。

    还有扶桑方向的第二十三军等。

    大楚帝国的陆军兵力,是分地方守备部队以及野战部队的。

    地方守备部队归属守备司令部所辖,野战部队归属各集团军或军务院直辖军、师等机构所辖。

    同时各集团军、军所辖的兵力也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根据任务需要进行调整。

    这一点,其实和海军各地的海防舰队以及作战舰队差不多,海军几乎在每一片海域都设立了海防舰队,但是这些海防舰队主要负责的就是本区域内近海巡逻,护航,岸防,所以不仅仅辖有战舰,还辖有各海军基地的岸上兵力,如岸防炮台这些。

    而作战舰队就是纯粹的机动作战舰队,主要由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印度洋舰队、太平洋舰队四大舰队组成,他们主要负责远洋作战,作战模式以特遣舰队,分舰队等。

    这四大舰队里的作战舰艇也是经常调换的,一艘战列舰,今年可能在北洋舰队,但是明年可能就跑到印度洋舰队去服役了。

    罗志学在火车站里简单的接见了一票武将后,又回过头来和当地的文官们简单说了几句,随后才带着一票文武官员们出了火车站,并登上了御用马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