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金陵城那边有人说王喜林是官场屠夫,这下手够狠啊!

    他不是反对或者拦着王喜林搞吏治,但是唐天喜却是不喜欢王喜林如此急迫,丝毫不顾及影响的工作方式。

    这才上任一个月不到,就逼死一个正五品的处长,弹劾五十多名官员,而且按照他弹劾的罪名,一旦移交司法进入司法程序,恐怕死刑都得有五六个,其他的最次也是十年有期徒刑以上。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王喜林这都不是放火了,而是直接扔炸弹啊!

    哪有这么搞吏治工作的,一上来就搞得人心惶惶,最近大半个月下头的官员们一个个提心吊胆的,到处打探消息,甚至不少人都找到了唐天喜这边来打探消息。

    这么个搞,哪还有人专心工作啊!

    而且较真了说,王喜林又不是真正的督察院反贪局里的人……抓贪官可不是他的本职工作,那是人家督察院的活。

    你一上来就搞反腐……你问过人家督察院的意见没有。

    督办督察院事务的按察使徐鑫,对王喜林最近大半个月的举动可是非常有意见……已经好几次找到唐天贵谈话了……说是谈话,但就是拐弯抹角打王喜林的小报告。

    徐鑫为什么会这样?

    很简单,王喜林捞过界了。

    在大楚帝国里,吏务部和督察院是两个机构,吏治和反腐虽然有联系,但实际上牛马不相及。

    吏治,指的是官员们的作风以及政绩。

    说简单一点,吏治工作,其实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官场风气,让官员们用心用力事君。

    反腐……这是司法问题!

    吏务机构搞反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捞过界了……这也是为什么吏务机构进行调查的时候,不能直接抓人,而是需要用邀请谈话的名义。

    你来,那就谈话询问。

    你不来就是心里有鬼……人家吏务官员哪怕一时半会找不到你马脚,但是你也别指望能跑掉了……搞不好吏务机构直接就给你弹劾免职了。

    因为人家吏务机构,管的就是官员任免!

    你都对吏务机构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还不敢来谈话,这不摆明了说自己有问题嘛……低级官员直接免职,中高级官员正式弹劾,然后通通移交司法查办。

    但是这种情况,很多时候督察院那边其实不喜欢的……抓贪官升官发财,这本来是他们的工作,但是你吏务机构非要插一脚,还美曰其名约谈不是抓人,这就是抢功啊。

    在大楚帝国的地方政治构架里,各机构,各官员的职权都非常明确的。

    比如王喜林,他就是分管吏治工作的从三品参政,职权范围就在吏治上头。

    值得一提,吏务机构在大楚帝国里一直都是属于权重机构,不管是在京畿还是地方都如此。

    京畿里,吏务部部长一向来都是参务大臣之一,从无缺席!

    地方上,省吏务厅,府吏务处,县吏务科都是属于极为权重的机构,其一把手往往是由更高一级的官员兼任之。

    普通省各厅的厅长,品级只有正四品。

    但是吏务厅的厅长,一向来都是由各省参政兼任,从三品!

    大楚帝国的参政,由前明时代的左右参政、参议合并而来,品级为从三品,乃是省级官场里仅次于巡抚、布政使的高级官员,属于正儿八经的省级高官。

    有时候民间也会把参政称呼为参议,这是因为前明时期参政和参议都同时存在……民间称呼有所延续,甚至很多官员们有时候自己都会混淆。

    但是正是官方文件上是只有参政,没有参议的!

    各省参政人数不定,三五人不等,多的甚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