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两亿五千多万人了,人口增速极快!

    这粮食产量虽然也是翻倍的涨,奈何人口增速同样也快,所以人均粮食提升的非常困难。

    不过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后,尤其是各地的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又开发辽东,草原,增加了南洋地区的粮食来源,关内地区也是在湖广,四川,两广等地区深挖粮食产量,又在黄河人工改道后,重点发展河南,江北,安庐、河北、山东等地的粮食产业。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到了承顺二十三年的今天,根据农林部的统计报告,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三百公斤。

    别看这个数据还是很对,但是这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已经是属于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可是在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还是在农业技术条件有限,连化肥都没有使用,也没有机械化种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绩。

    就这,还是得益于从南洋地区获得了大量额外的粮食进口以及辽东地区的农业大开发所得到的额外粮食供应所取得的成绩。

    如果只靠关内地区各省份的自产粮食……三百公斤都别指望,能够有两百四五就得烧高香了。

    之所以说这么多粮食的问题,那是因为民以食为天!

    大楚帝国征服再多的土地,军队装备再多的枪炮和战舰,吊打全球土着,其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军事本身的强悍,是不会让民众的饭碗里多出哪怕一粒粮食来。

    相反,还耗费钱粮!

    只有把军事上的扩张,用于在掠夺粮食,或干脆是耕地上,扩充了自家国民的口粮数量,这才具有实际意义。

    这样的扩张,才能够带来真正所谓的盛世,要不然光打仗又无法从外部获得粮食,那就是穷兵赎武,饿着肚子打仗迟早玩完。

    而大楚帝国的对外扩张,究其本质,那么就会发现帝国的扩张不为黄金不为白银,只为了粮食!

    不管是通过殖民,以经济的方式掠夺土着的粮食也好,还是说直接占领土地,自行开发耕种种植粮食也罢。

    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进而养活国民。

    这也是大楚帝国海外三大扩张规划的核心目标。

    而如今,这三大海外扩张都已经在陆续进行了。

    打造本土沿海绝对防御圈规划里,扶桑方面的江户德川幕府已经认清楚了现实,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楚军大规模登陆了九州岛,并强势击败了德川幕府组织起来的十余万大军,活抓了德川家族的多位重要成员。

    进而逼迫德川家族签下了《楚日平户条约》,这份条约比当初大楚帝国最开始提出来的条件还要更加的苛刻。

    其中最为核心的两条条款就是:

    日本天皇撤销天皇称号,由大楚帝国改封为日本国王,日本新任国王继位需要帝国进行册封后方为正式国王;

    实际控制日本大权的德江户幕府,其德川家族的‘征夷大将军’封号,需要帝国批准并任命。

    光这两条,就意味着日本正式成为了帝国的傀儡国。

    没有帝国点头,德川家族连‘征夷大将军’都无法继任。

    除了这两条核心条款外,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条件,从政治权利再到经济权利以及军事权力等等,全面覆盖。

    这些条件主要有两条,一点就是军事上的,大楚帝国的军队拥有在扶桑列岛任何地方自由通行的权力,并在若干指定的地方长期驻军的权力。

    这就是驻军权以及军事通行权。

    第二点就是德川幕府以及其他各大名,不得发展、保有制造枪炮弹药、战舰的作坊、工厂,一经发现,大楚帝国将会进行雷霆打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