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哪怕现在还是比较贵,用起来估计会亏本,但是进一步发展的话,用起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的提升产能。

    如今纺织业依旧火爆,国内市场乃至海外市场里的各种纺织品的需求巨大,对于各纺织企业而言,只怕生产不出来,不怕卖不出去。

    因此,纺织企业里的龙头企业,苏秦纺织公司也是找到了广州机械公司,商讨着进行战略合作,以便早日用上蒸汽机。

    不过,这种合作后续还得再继续研发改进才行,现有的高压蒸汽机太贵,人家苏秦纺织公司也不是傻子,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火车大卖,工业用蒸汽机也算是有了清晰的路线以及可观的前景。

    但是在航运业里,广州机械公司却是没有获得太大的进展,预期中的远洋船只里,竟然除了海军外,没有普通远洋商船愿意采购高压蒸汽机……

    就算是海军,他们也只是打算搞几艘试验舰而已,可没打算说第一时间就大规模的上马蒸汽战舰了。 …

    如此情况下,广州机械公司也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内河船只上来。

    如此的他们,和广州造船厂方面也是一拍即合。

    很快,广州机械公司的就设立了舰用蒸汽机研发团队,并在广州造船厂派过来的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开始设计建造内河船只使用的蒸汽机。

    为了降低技术难度,也是为了生产成本,避免过高的售价导致市场接受能力太差。

    他们采用了技术难度更低一些的小气缸高压蒸汽机,通过缩小气缸口径来降低技术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毕竟在目前的蒸汽机生产里,其实成本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气缸的加工。

    而气缸的加工里,气缸口径越大,容积越大,那么难度也就越大,两;良品率也就越低。

    这玩意,其实和火炮的生产加工也差不多,都是口径越大成本越高。

    而小口径气缸的话,那么气缸这个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就能够控制下来,然后通过两个气缸甚至三个,四个气缸串联的方式来增加总动力。

    如此,很快他们就设计出来了第一台民用船舶高压蒸汽机。

    这是一台动力不过五十二匹马力的蒸汽机,但是体积更小,重量也很轻,采用双气缸联动的方式推动。

    因为大部分关键技术其实都是直接从二十一型蒸汽机上套用,因此设计简单,建造也更简单,很快就建造出来了样机。

    然后就被广州造船厂的工程师们,直接搬上了一艘准备好的试验船只‘郑和号’进行试验。

    安装完毕后,大楚帝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可实用化,采用纯蒸汽机为动力的船只诞生了。

    郑和号,全长四十六米,宽十米,是一艘典型的浅水内河船只,本来是采用中式硬帆的,不过现在帆装被拆掉,同时内部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装,以便安装蒸汽机以及部署煤仓等。

    在船只的两侧,则是有着两个巨大的明轮。

    其实广州造船厂那边一开始打算使用螺旋桨技术的,不过如今的螺旋桨技术还不成熟,就连海军那边的试验舰,也只有一艘采用螺旋桨,其他几艘还是采用明轮,有船尾推动,有两侧推动。

    海军那边是把各种技术方案都要进行验证一番,以便寻找更加优良的推动方式方案。

    广州造船厂这边为了降低技术风险,所以在郑和号上采用了两侧布局的明轮方案。

    因为采用的都是成熟技术方案,虽然整体性能一般般,但是改装建造起来也很容易。

    仅仅是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郑和号就已经完成了改装并准备进行海试了。

    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