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楚帝国在西比利亚地区采取的政策都差不多,以军事击溃当地土着的有组织抵抗,然后在当地的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区域里修筑堡垒据点驻扎军队,组织移民,流放罪犯过去充实人口。

    同时对当地的土着们进行直接统治,和当地的土着们做皮毛生意,征税等等。

    通过不断增加的各种堡垒据点,所形成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城市,来完成对当地的全面实际控制。

    话说回来,其实大楚帝国也是参考了俄罗斯人的那一套……发现这一套简单可靠,除了留下一些异族人似乎有隐患外,也没啥太大的缺点。

    即便是异族人,大楚帝国也不怕,如此把异族人变成自己人,华夏民族已经有了好几千年的经验了。

    以目前大楚帝国的各种教化政策,从传统习俗再到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全面教化,再加上通婚政策,过上几十年你要说当地土着不是华夏人而是蛮夷,人家都得跟你翻脸……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最关键的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土着没几个人……其他地方不算,且说叶尼塞河以东的广大区域里,当地土着全部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几十万人口而已,而且还广泛分部在如此庞大区域里。

    依靠大楚帝国的人口优势,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把他们全部给同化了。

    这一点,是和南洋等地不一样的,南洋那地方人口太多,太密集,想要搞同化很麻烦,而且帝国的移民也愿意去传言土地肥沃,随便撒点种子就能收获满仓的南洋马六甲等地移民。

    所以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扩张,采取了更加简单干脆的办法,直接把土着们赶走,腾出土地来让本土过来的移民耕种。

    简单来说,要地不要人……

    在扩张领地的政策上,大楚帝国也不是死脑筋只执行一条政策,而是会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在印度那边,大楚帝国采取的就是间接殖民的方式。

    总体来说,在大楚帝国这边,你能看见几乎所有的殖民扩张的方式,不管好坏都有。

    而在西伯利亚地区,则是采取了相对比较缓和的扩张方式,如此也就能够让大楚帝国在当地获得当地土着人口资源。

    俄罗斯人能够在依附他们的土着群体里征召青壮修筑堡垒,甚至征召青壮组织为民兵。

    大楚帝国自然也可以征召当地的青壮修筑城市,为大军运输各种补给。

    ——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大楚帝国的叶尼塞派遣军正式从库尔城出发,沿着安加拉河北上。

    这一天,是六月十三日。

    这一段时间里,实际上楚军在勒拿河流域以及以东地区的战事都还没有结束呢……不对,楚军其实那个时候都还没有拿下镇北城呢。

    楚军对勒拿河、叶尼塞河两大流域的战斗,其实算是同时开启的,只不过勒拿河那边因为准备完成的更早一些,出发的也更早一些。

    叶尼塞河这边因为运输补给更困难,提前的准备工作更多,因此出发时间也就更慢一些。

    当叶尼塞派遣军北上的时候,楚军的勒拿河派遣军已经顺利拿下了镇北城,并继续后续的作战行动。

    楚军虽然拿下了镇北城,但是在更北方的地区,也就是勒拿河下游区域里,还有几座俄罗斯人的殖民据点,比如勒拿河下游的日甘斯克。

    还有勒拿河的几条支流上的一些小型据点,更东边的广阔地区里,还有扎希维尔斯克、下科雷马克思等据点。

    这些俄罗斯人的残存据点,还需要楚军在当地的兵力进行逐一的清理。

    但是这已经不影响楚军在叶尼塞河流域发动大规模攻势了,毕竟负责勒拿河以及以东区域作战的乃是第三集团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