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上有三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也有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也有六个步兵哨,每个哨也有三个步兵队。

    但是都缺斤少两,人员不足的那种,大部分只是维持了基本的框架,顶多就是搞一个满编,战斗力比较强的步兵哨出来。

    通过战备、常备、守备三种状态,大楚帝国陆军成功的在保有大量师级编制的情况下,成功的对兵员进行了压缩,也对军费进行了控制。

    但是人员进行控制的时候,大楚帝国陆军方面对武器装备的装备以及储备却是没有停下步伐。

    燧发枪更是做到了全面换装,并且开始把早些年服役的燧发枪替换下来封存,最为战备物资。

    而具体到派遣到海外作战的第十三师,自然是大楚帝国里战备部队。

    属于齐装满员的那种,只不过武器装备上和部署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的部队不太一样。

    主要是火炮上,主要以部署轻量化的火炮为主,不管是团属两斤半野战炮还是师属五斤、九斤野战炮,都是属于专门的轻量化火炮,炮管比较短,重量要更轻一些。

    这样的第十三师,根本不是暹罗军这种还停留在十七世纪早期甚至十六时期的军队所能抵抗的。

    这一点,在阿瑜陀耶城以南二十公里,湄南河河西吞武里的一场大战里,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把楚军挡在阿瑜陀耶城外头,暹罗军紧急抽调了附近所有能够抽调的兵力,汇集了足足三多万兵力迎战。

    他们之中还有六千多人的火绳枪手,此外还有十多门从荷兰人、葡萄牙人等西方殖民者手中购入的西式火炮。

    还有两百多头的战象,也有一些矮小的马匹。

    这种实力,对于暹罗而言已经算是拿出了家底去拼了。

    而楚军方面呢,只有六千多人,还有几百号人留守在河口登陆场以及沿途建立的一些补给中转站。

    真正在吞武里迎战暹罗军的,只有六千五百多人,主力由第十三师的部队构成,还有部分辅助的海军陆战队。

    但是真正打起来后,楚军方面却是直接压着他们打,甚至是把对面的暹罗军打的抱头鼠窜!

    因为,这一战里,楚军看似人少,但实际上调动的各类野战加农炮、野战榴弹炮就足足有五十多门,此外海军那边还临时组织了一批炮手和舰炮上岸提供支援,在火炮上不仅仅数量超过对方一倍,而且性能也远超对方,口径也超过对方。

    此外楚军里还有一个大编制的骑兵团八百多名骑兵。

    最关键的是,楚军的步兵所使用的燧发枪以及战术!

    战斗一开始,楚军的野战炮部队就直接全面控场,实心弹和榴弹覆盖了周边将近一公里的范围,双方还没近距离接触呢,暹罗军就已经开始遭到了不小的伤亡。

    为了避免还没有进入战场就被成建制歼灭,暹罗军的一个个方阵被迫解开队列,散去密集队形!

    然后又遭到了楚军轻骑兵的袭击!

    第十三骑兵团的骑兵们,呼啸而上……还是拉着两斤半骑兵炮上去的,先是用骑兵炮把对面的战象群打的慌乱逃散好偶,这些骑兵们就挥着骑兵刀冲了上去,不断的收割阵型已经散乱的敌军人头。

    等暹罗军好不容易靠近,双方步兵开始迎战的时候……那就更悲催了。

    暹罗人用的还是火绳枪和冷兵器,玩的还是半冷半热的战术,而楚军这边了,直接一水的线列步兵……

    靠近后,直接以密集队形打出了密集的子弹网!

    双方步兵的火力差距足足有六七倍之多……这还怎么打……没法打!

    双方步兵只是简单一番交锋后,对面的暹罗步兵就溃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