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为,而是官方亲自参与主导的大宗物资贸易。

    他们战马以及牛羊牲口、羊毛等特产,换取帝国的各类日用铁器、布匹、茶叶以及军用的冷兵器甚至火绳枪。

    这种战略级别的交易,没有双方高层点头并推动,根本搞不起来。

    叶尔羌汗国以及和硕特部那边不去说,但是大楚帝国这边,和叶尔羌汗国进行大宗物资交易的可不是什么企业,而是商贸部。

    为此,商贸部还在专门设立了两家贸易公司,分别负责和叶尔羌汗国的贸易、和硕特部贸易事务,后续商贸部那边,可能还会再开设几家贸易公司,用于和漠西蒙古其他三部,漠北蒙古三部的贸易事务呢。

    而这种官方之间的贸易,不仅仅只存在于这些东掳人没能控制的区域里,就算是东掳人实际控制的漠南蒙古,其实也广泛存在着和大楚帝国暗中交易的行为。

    只不过没公开,都是偷偷摸摸的来,大楚帝国这边的主导者还是商贸部,由下属的宣大贸易公司负责,只是这个贸易公司里的很多人员,其实都是商贸易调查司的人……

    商贸部调查司,这个机构很特殊,它既是贸易机构,同时也是情报机构。

    不过这个机构在大楚帝国内部名声不显,远远没有翰林院内务科,督察院反贪局名声那么大!

    哪怕对比陆军军情司,海军军情处都要低调的多,毕竟两家军方的情报机构,一看上去就知道是搜集敌军情报的。

    但是这个商贸调查司因为只在敌对势力的地盘里活动,普通人甚至绝大部分帝国官员根本没接触的机会,甚至连听都没停过。

    商贸部调查司平日里,就是在非友好地区里,以前是明王朝控制区,后来是漠南蒙古,就连在东掳人控制的辽东都能看见调查司人员的身影。

    他们在敌占区偷偷摸摸搞各种战略物资的走私,同时也会搜集各类情报。

    他们搜集的情报更多的是偏向于战略层面,尤其是偏向于政治以及民生方面的一些东西。

    比如搞清楚对方高层的政治倾向,进而判断那个是要刺杀的,那个是可以拉拢的,那个是可以扶持的。

    还要搞清楚对方的粮食产量以及各种战略物资的产量,查探对方的国库里还有没有钱。

    这些消息,基本还都是公开消息,只要用心都能搜集到。

    然后他们会对消息进行汇总分析,最终判断非友好势力的真实情况以及动向。

    而这些信息,最终会用于判断乃至干涉对方的战略走向,判断对方的战争动员以及维持能力。

    干这种事的他们,在外界里其实没啥人知道,不像是陆军军情司那边一样,搞的全天下人,甚至连远在西边,和大楚帝国控制区暂时还不接壤的准格尔都知道大楚帝国有一个军情司,专门刺探各种军事情报,刺杀重要将领,放火劫掠搞破坏,坏的流脓!

    ——

    漠南蒙古不少部落,和大楚帝国之间的贸易,就是在外界里名声不显的商贸易调查司的主导下,偷偷摸摸进行的。

    这种暗中进行的贸易,还为楚军解决了不少战马缺额呢。

    如此也就导致了现在楚军里存在着一种很特殊的情况,那就是部分新采购的战马,是从蒙古人甚至是东掳人手中采购的!

    这一点,和明军高度相似!

    明王朝中后期,明军的不少战马也是直接从蒙古草原采购,那个时候明军的敌人可就是漠南蒙古。

    后来漠南蒙古被东掳人控制了,这种战马交易其实也没断,东掳人甚至自己都插了一脚,充当背后的金主,通过中间人向明军出售战马。

    别觉得双方在打仗的时候,还在进行战马交易很不可思议,现实就是如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