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顶多也就是搞一些对航海技术没啥要求的小舢板,比如近代用的蜈蚣船之类的,只是这样的小水师,可挡不住大楚帝国海军的庞大舰队。

    东掳人短时间内在海上,是处于绝对的劣势,水师一时半会的也搞不起来,也就只能加强沿岸防御,搞一些炮台了。

    陆地上面临极大的压力,而沿海又到处都是窟窿,皇太极的这个冬天是忙碌中又带着无奈。

    这一年,是他感到最吃力,甚至是无奈的一年。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楚蛮子北上之后开始的

    以往打明军,打漠南蒙古,打朝鲜的时候他都自信满满,实际上也都非常的顺利,但是自从楚蛮子干掉了明王朝,继而在山海关等蓟辽乃至整个北方长城防线囤积重兵之后,他就感到局势迅速恶化,并且随着时间的过去还越来越艰难。

    有时候,皇太极都后悔了!

    早知道前两年的时候,就不该把明王朝逼得太狠,甚至必要时候都可以让个步,让明王朝可以专心对付楚蛮子。

    这样楚蛮子就不会迅速攻占江南乃至北伐了,有明王朝挡在前头,自己也能再积蓄几年的力量,比如在造个几百门火炮。

    哪怕是到了楚蛮子北伐的时候,如果当时自己反应更快一些,提前一两个月就发兵辽西走廊,把祖大寿和吴三桂他们收复后率军入关,那么现状也会大不相同。

    哪怕是只攻占了山海关,那么情况都会大不一样!

    可惜的是,当时的皇太极不知道楚蛮子如此能打,打个北伐只用了区区几个月,在皇太极他们反映过来之前就闪电一般拿下了幽州城并攻占了山海关!

    而他们东掳人自己,集中兵力西进的时间稍微慢了一些,后续和祖大寿以及吴三桂他们谈判又花了太多的时间。

    这一步慢就是步步慢!

    最终皇太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掳人控制了山海关!

    哪怕当时他已经率军抵达了距离山海关只有区区二十里的地方,但是依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楚军先一步占领了山海关,最后把自己挡在了关外!

    ——

    不过,皇太极虽然后悔,但是也知道,哪怕是现在就让他回到几年前,他也很难扭转这种局面。

    因为不绕道蒙古劫掠北直隶,他们东掳人自己就活不下去,既然都劫掠了,那么自然也就给明王朝制造了压力,牵制了明王朝的很大一部分的力量,进而导致楚蛮子迅速崛起。

    其次,幽州不破,崇祯不死,祖大寿和吴三桂就不会如此干脆,打都不打就投向东掳,人家在辽西当土皇帝当的好好的,犯不着给你东掳人当孙子啊!

    想要让他们投降,得先把他们击败才行!

    但是这又回到了原点:祖大寿不主动投降的话,皇太极的大军想要锦州可不容易。

    东掳能够顺利控制辽西走廊,这都还得谢谢楚军北伐干掉了明王朝,最终导致祖大寿和吴三桂投清,要不然,现在他们还在锦州以东的地方混着呢。

    所以,纵观全局,这让皇太极有了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

    而这种历史注定的感觉,更让皇太极深感无奈甚至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