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想要转投大楚帝国也是出于同样的心态。

    只是那些该死的楚贼,把谈判的条件限制的太死了,再加上他的老巢福建都还好好的在自己手里,让郑芝龙迟迟都无法下定决心,他觉得自己有资本获得更好的招抚条件。

    珠江口的一系列战事,也是郑芝龙在彰显自己实力的一次行动。

    但是这一次行动的结果却是让郑芝龙非常失望。

    上百艘大船前往袭击广州城,这连广州城的影子都还没见着呢,就在珠江口被楚军给击退了。

    不仅仅舰队被击退了,而且连舰队的泊地虎门等地都是被楚军出动陆军兵力给夺了去,搞的败退后的舰队只能是退往伶仃洋边缘香港岛上停泊。

    这以海制陆策略失败,而且丢失了虎门之后,也很难在彻底封锁珠江入海口了,把楚贼的海上力量彻底堵死在珠江了。

    毕竟珠江入海口还是很宽的,这一片海域是伶仃洋,好几十公里宽呢,以这年头海军的巡逻和封锁能力而言,其实很难彻底的把偌大的一片海域彻底封锁死。

    再说了,在伶仃洋一带海域作战,以后可是大楚帝国海军的主场。

    大楚帝国海军的珠江舰队,能够随时随地都能获得人力物力上的补给,连船只都能源源不断的造出来进行补充。

    但是郑芝龙的舰队呢,他们是远离福建老家作战,在珠江口作战是属于远距离作战,而且随着沿岸陆地被楚军控制后,他们也很难从陆地上继续获得大量补给了。

    这时间短了无所谓,但是长期驻防的话很麻烦的。

    就和崇明岛和舟山群岛上的驻防一样,这一万多兵力所需要的弹药甚至粮食,都需要从福建、大员岛上千里迢迢的通过海上运输过去,郑芝龙所部为了维持这两个岛屿上的驻军所需,动用了大批船只,耗费极大不说,而且也很不方便,随时都有被切断海上补给线的风险。

    同样道理,跑到珠江入海口其长期驻防兵力,也存在着补给困难,耗费巨大的问题。

    对此,郑芝龙也是很无奈,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总不能什么都不管不顾,然后直接把舰队调回来跑路不是,那样广东是真的彻底完蛋了。

    现在留一支舰队在伶仃洋一带,好歹还能牵制住一部分楚军兵力,减轻其他方向,尤其是广西方向熊文灿的压力。

    这真把舰队全部撤走了,那么回头楚军在广州一带的兵力就会尽数沿着西江杀向广西了……

    实际上郑芝龙还是高估了自己麾下舰队威慑力,他以为自己的舰队长期驻防在伶仃洋一带的话,至少能够牵制住一两万楚贼兵力,用以分别驻防虎门,广州,佛山等地方。

    但实际上攻打虎门的楚军兵力虽然是有上万人,然而其中的主力部队也就一个加强团而已,此外就是一个守备军的步兵旅了。

    虎门战役过后,这个加强团只在虎门留下了一个营,其他两个营各自带着相当两千守备军,兵分两路,一路杀向了东部的惠州府的博罗县、归善县。

    而另外一路,则是继续沿着海岸线继续南下,他们的目标是广州府治下的新安县。

    而攻下这个沿海小县后,该陆军也没有停止步伐,而是继续一路南下,直接杀到了九龙半岛,并直接占据了原先明廷在当地巡检司、盐场兵丁驻防的营地。

    后续楚军在原有盐丁们的营地修筑防御工事,构筑更多的营房,并把这个营地命名为九龙城。

    楚军把这营地都给取名为城了,显然是做好了长期在此地驻防的准备。

    这是因为就在和九龙半岛隔着一个海湾的小岛上,就是郑芝龙船队的临时泊地。

    郑芝龙麾下的这支船队在丢失了虎门泊地后,就南下到了九龙半岛对面的一个小破岛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