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帝国和明廷那边不一样,罗志学基本不亲自批阅大量的奏折,不参与详细事务,所以这个批答奏章的权限是没有的。

    再加上参务院的存在,所以赖德辉大体上,相当于弱化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

    而这,也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个参务院了。

    参务院,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机构,不存在于任何官方文件上,只存在于人们口中称呼上。

    罗志学任命参务大臣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文件形式的圣旨,只有口谕,并且这种口谕也不是调参务大臣入参务院担任参务大臣,而是调其‘入宫参赞要务’。

    属于有实无名的一种职务。

    皇帝承认的时候,参务大臣就是权势庞大,但是皇帝不承认的话,参务大臣没有任何意义。

    无防盗

    这也是为什么各参务大臣,都有兼任一个机构一把手的原因,好歹要有个本官,不然连个领工资的地方都没有…

    嗯,至少在目前来说是这样的,至于以后会不会演变为实际性的职务,又或者出现什么新的形势取代参务院,这都是很难说的事。

    制度嘛,都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太可能说制定了一项制度后就能够一直顺利运行下去的。

    等到了环境发生了变化后,制度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至于是变坏还是变坏,那就很难说了。

    至少目前来说,罗志学觉得这种自己管理参务大臣和协办大臣,由参务大臣分管,各协办大臣也就是其他尚书、权重侍郎们具体负责某项事务的制度还是用着比较顺手的。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