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汇总起来的话,估计也能够有那么个几千吨的年产能。

    毕竟以前大冶就是湖广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上游里最为重要的产铁,产铜基地,这地方的炼铁作坊多了去。

    后来大楚帝国对当地的炼铁作坊进行整合,也没能说把所有炼铁作坊都进行了整合,因此大冶里是有着大量民营的炼铁作坊的。

    而这些作坊的铁产能,最终也会被大楚帝国所用。

    大量的铁产能,这才是大楚帝国大规模制造各类武器装备,同时还能有能力大量供应民间铁制品的底气。

    如今大楚帝国甚至对走私商人把自家铁制品销售到明王朝控制区的行为都是放开了不管,嗯,不仅仅不管,官方甚至都还支持这种行为呢。

    毕竟大楚帝国通过李家的丰和商行等商行,大量的采购各类战略物资,包括硝石、硫磺甚至食盐。

    而采购这些物资都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要花大钱的。

    大楚帝国总不能说光花钱采购不输出产品,那样的话根本就撑不住。

    而湖广本来有一大宗物资可对外输出赚钱的,那就是粮食。

    但是大楚帝国为了自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自家粮食被明廷所用,所以严厉禁止粮食出口,对任何胆敢把粮食外运的粮商,都会直接果断的抄家灭族!

    粮食不能外运了,而靠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也不够填补贸易逆差,如今有了价值更高,需求也同样庞大的铁制品,那么也就能够把这个贸易逆差给扭转过来了。

    而同样承担了这种任务的还有纺织品,大楚帝国在襄阳,在汉阳搞了好几个纺织工厂,其出产的棉纱、棉布除了自用以及湖广境内销售外,凭着质量稳定,价格更便宜已经开始通过丰和商行等商行开始流入江西,南直隶等地了。

    只不过现在的纺织品技术还一般般,也就是靠着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这才能勉强拉低一些成本对外销售。

    真说起来,其实大楚帝国的汉阳以及襄阳所出产的布匹对比江南地区本地的布匹也没太大的优势。

    而针对这一点,罗志学已经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