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表现就是杰出士绅的先进典型!

    李家人也是很聪明并足够识趣的。

    对此,罗志学也挺满意的,这李家人聪明,而他就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因此已经是通过臣子向丰和商行那边露了口风,表示对李家的积极主动为帝国分忧的行为感到很欣慰。

    ————

    大楚帝国在渡江南下之后,不仅仅占据了武昌城这个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城池,而且在钱粮方面还收获巨大。

    这让大楚帝国上下都是感到了非常喜悦。

    高层们开心,因为多了这么多钱粮后,那么整个大楚帝国的财政运转就会更加健康,甚至在保持大规模扩军作战的前提下,还能够挤出一部分钱粮来用于恢复地方上的民生。

    比如说在南阳府,襄阳府,郧阳府一带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帮助当地农民恢复种植,以缓解当地的旱灾所导致的粮食减产问题。

    比如说在各地通过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吸纳更多的无家可归的流民,为他们提供一份可以果腹的工作,如此既可以赈济,又可以避免这些流民重演演变为流贼的问题。

    同时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还可以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稳住粮食产量。

    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以及恢复农业生产,这些措施如果做到位了,那么效果是杠杠的。

    但问题是,这些措施也都需要钱粮来支撑。

    明廷为什么始终无法解决陕西为首的各路农民军起义问题,今天剿灭了一股义军,明天又冒出来一股义军。

    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恢复当地民生所需的钱粮!

    这也导致了他们只能在军事上镇压义军,但是却没办法从根子上解决义军问题。

    义军为什么会产生?前期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连年的干旱等极端天灾,再加上日益沉重的税赋摊派等。

    这些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破产,食不果腹,农民们为了求生开始造反抢粮,最终演变为大规模的起义军。

    而这些起义军到了这个阶段后,因为规模的持续庞大,就被迫不断的劫掠乡野,攻打城池抢粮。

    官兵自然会派兵来镇压围剿。

    而起义军和官兵之间的大规模交战,进一步造成了规模更加庞大的人为灾难,大量农田被抛荒由此进一步加剧了陕西豫西一带地区的灾难。

    天灾人祸之下,当地民众就更加活不下去了,这些人或是被迫,或是自愿,最终都会加入起义军之中。

    在这个持续过程里,官兵也在持续剿灭义军,而且到目前为止,官兵打义军还是比较容易的,基本上一打一个准。

    但是,问题就出在打完之后!

    朝廷派遣大军把义军剿灭,击溃之后就不管了……或者说也没能力管了。

    当地的民生没有恢复,大量投降的义军或流民们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尤其是一些接受招安的起义军,朝廷虽然接受了他们的招安,但是往往只是让他们驻扎在某一片地方自生自灭。

    接受招安的义军过几个月一看,哎呀,自己又要快饿死了……于是乎又举旗造反了。

    其他被击溃的义军分散后,慢慢的也会继续收拢残兵或挟裹流民再一次发展壮大。

    如此,朝廷就发现,各路义军根本杀不完,今天干掉一支义军,明天又冒出一支来,过几天就冒出更多来。

    贼军如野草一样,烧了一遍又一遍,却也顽强的长了一遍又一遍,并且越长越茂盛。

    如果明末不出现什么太大的变化,比如说没有大楚帝国的崛起。

    那么明廷和起义军之间的斗争只有一个结果:起义军迟早会把明廷干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