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工厂本身的建设,问题不大。

    他有信心在一个月内搞好。

    真正的问题在于后续的生产。

    军械生产可不是有了厂房,有了设备就能够搞出来的,尤其是保乡军的军械生产采取的还是分拆工序的流水线式生产,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

    同时保乡军对军械的质量要求一向来都比较高。

    要想顺利投产,工业处还需要前期培训大量的熟练工人,哪怕是流水线是工人也得先进行培训啊,要不然都不会操作各类机械设备,那还怎么玩。

    而技术人员就更加难解决了。

    保乡军里的各条军械生产线的运转,是建立在一批中高级技术骨干人员的基础上的。

    而这些技术人员一部分是从旧式工匠里再学习转化而来,一部分是从普通有悟性,努力学习的普通工人里培训提拔而来。

    但是不管那一种,其实培养都不容易。

    后续襄阳兵工厂要想投产,保守估计至少也要有十名以上的高级工匠,一百名以上的中级、初级工匠。

    嗯,基本上就是现在李青店兵工厂里的工匠人数相当。

    但是袁高峰总不能直接把李青店兵工厂里的这些技术人员一股脑抽调走了不是,这样一来,李青店兵工厂也就只能停工了……

    而解决办法暂时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大力度培养,争取一个月内培养出来这一百多个工匠出来。

    从各类传统工匠里选人进行学习,培养,从李青店兵工厂里的普通工人里选拔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充当未来襄阳兵工厂的初级工匠。

    同时对李青店兵工厂里现有的部分初级、中级工匠进行更高阶的培训,未来充当襄阳兵工厂的中级、高级工匠。

    袁高峰脑子里想着各种办法的时候,罗志学那边却是已经略过了扩军和军械的话题,而是和边上的吏务处处长郭全书商讨起来了后续在南阳府、襄阳府设立各行政机构的事了。

    这事讨论的时间比较久,而且暂时也和军方没啥关系,所以罗志学干脆让他们先出去,只留下了吏务处郭全书以及其他几个内政官员。

    郭全书拿出来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书:“南下路上的时候,属下就已经根据大将军的指示,开始制定我军控制境内县级衙门的计划。”

    “为了避免辖区混乱,我们的初步计划是,各县、州级的辖区沿用明廷时期的辖区。”

    “在南阳府,已经处于我军控制内,或控制了部分地区的地方,预定设南召县、南阳县、镇平县、新野县、邓州、裕州、唐县。”

    “另有内乡、淅川、泌阳、舞阳、叶县五地暂未涉足,等后续我军陆续推进控制后,也会同步跟进设立县衙门。”

    “襄阳府这边,目前尚未控制其他太多地区,所以预计只设南阳县、樊城县两县,等后续大军推进到其他各县后,再跟进设立各县。”

    “各县、府隶州下设各镇,镇由以往各乡改建而来,镇治所可选在部分集市、大村里,以南召县为例子,预计下设大小十二个镇,每个镇下再设各村,如李青店镇,下设大小一共九个村。”

    “由此形成完整的县、镇、村三级行政机构,使得我保乡军的触角能延伸到各村,加大对各地区的掌控力度。”

    郭全书的这一篇县、镇、村的三级行政机构计划,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之前保乡军就已经这么搞了,只不过之前地盘小,只有村和乡两级而已,上头的县没有。

    现在呢,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设立了县一级机构。

    郭全书翻着计划书继续道:“在各级衙门的机构设置上,我们根据之前的乡衙门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参考了我们大将军府内的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