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的是明年工业部那边会有大佬过来亲自视察,到时候如果看不到成果的话,板子打下来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痛。

    如果是普通民营企业那也就算了,但是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办企业,公司督办,协办以及会办这三个主要高级管理层可都是在职工业部官员。

    工业部大佬一句话,就能把他们调整到海外殖民地的某个官办小作坊去……

    但是好处既然都拿了,退回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对内燃机进行研究。

    好在他们公司在煤气机领域研究多年,尽管中途停滞了几年,但是以前的积累也非常深厚。

    同时以前煤气机项目的核心研究骨干也还在公司内,只是被调到其他研发项目组去了。

    现在把人手重新召集回来,同时结合以前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大量研发经费砸下去,应该可以弄点成果出来糊弄上头的大佬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其他的两家农机公司里头。

    这三家农机公司发现,帝国高层对内燃机的重视程度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

    不仅仅三大农机公司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大企业也发现了帝国高层似乎对内燃机这个领域重视了起来,只不过内燃机领域比电气化领域坑多了。

    到目前为止,内燃机还没有任何可以实用化的产品,大部分研究都还处于理论研究状态。

    不像是电气化领域,别看电气化在承顺四十五年冬天才开始小规模应用,但实际上早就有相关的电气化设备投入批量生产了,如天然磁铁为核心材料的手摇发电机,小型直流发电机,在科研领域里已经非常常见了,更不要说有线电报都已经大规模商用多年了。

    大型的电气化企业都有好几家了。

    所以电气化领域看似刚起步,但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十多年,通过十多年的小打小闹和技术积累后,如今到了技术大爆发,应用大爆发的节点而已。

    但是内燃机不一样……这鬼东西可是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的例子,就连实验室研究的样机也都是大部分失败而告终。

    这里头其实也受到了材料,加工水平的限制。

    内燃机这东西,实际上制造难度比蒸汽机还要高。

    比如内燃机的转速更高,做工时候的气缸内压力更大……这玩意怎么做功的?煤气煤油汽油的话,是通过把喷入气缸内的雾化燃料进行电子点火,继而发生爆燃……膨胀后做功。

    可想而知气缸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高压力以及高转速,这意味着对气缸材料,活塞材料的性能要求更高,要更耐磨,承压能力更强。

    同时加工精度也要更高。

    所以内燃机光看设计,似乎也没啥,挺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真做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对基础材料以及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

    最后,煤气机,煤油机以及汽油机这三大类型的内燃机,其点火模式采用的是电火花点火。

    三大农机公司的煤气机点火模式,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走电子点火的模式。

    而这就对电子零部件的要求非常高了,三大农机公司的煤气机之前研发进度缓慢,一定程度上也和国内的电子技术发展缓慢有极大的关系,这配套的电子点火搞不出来啊。

    至于说不用电子点火的柴油机,这东西采用的是压燃点火,对气缸的承压能力要求更高……如今大楚帝国的基础加工技术,搞煤气机、汽油机这些都算是低压的内燃机都有点难度,更别提更高压的柴油机了。

    内燃机这东西,为什么很早就发明出来,并有了相关的理论,但是一直到第二次革命中期才出现并大规模应用啊……就是受到材料以及加工技术的限制。

    简单来说,内燃机对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