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看对眼了,苏家出嫁妆,这些苦命的女孩,十三四岁就卖身成奴,十六七的年纪就懂察言观色的,让人看着心疼。

    是个人都避免不了食色性,苏策对王兰的感情很深,毕竟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若让苏策对自己府上的丫鬟动手动脚,苏策真做不出这种下作的事儿。

    即便是换衣服,苏策也都是让王兰帮他穿好了内衣,再让这些丫鬟顶多帮他穿一下外面的衣服。

    走出前院,看着庄子里边手里边编着东西,聊着天儿,晒着太阳的老人,苏策也是一一打着招呼,这些老人都是庄户接过来的父母长辈。

    又去学堂转了几圈,看到学堂的讲习们一边自己温着书,一边在给庄里边的小孩子们答疑解惑,苏策也没有进去打扰,只是在窗外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这些讲习来到苏庄已经一年多了,一边自己读书,一边儿给庄里的小孩子教字教学问,也算得上是兢兢业业。

    三月底就要春闱了,苏策想了想,决定今天晚上给姜澜写一封信,苏庄的学堂讲习都是举人身份,还需要姜澜去疏通一下,也算对得起这些讲习们的这一年多来的用心。

    不是每个人都有像苏策这样的运气时,但有句话:时也,命也。每一份成就的背后,都是旁人不知的努力。与其去羡慕别人的运气,不如暗自努力,当时机到了之后,才有能力抓住时机,成就自我。

    两年前北征一战,在李思哲的指挥下,安北都护府取得大胜,苏策记得当时独自率军的人有近百人,但是只拼出来了自己和十几个伯爵,其他的人要么抓住机会冲阵,不幸阵中身陨,要么找不到机会冲阵就在战场的周边游荡。

    时也命也,当时李思哲给台下上百位校尉机会,抓住机会的也只有十几人。

    再过一个月时间,苏庄学堂的这些讲戏们也会面临着自己人生当中的时运,苏策能帮的只是让他们的路少了一道门槛,但是之后的路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的。

    至于这道门槛是什么?科举公正,却也怕埋没人才,斩刑之下,没人敢去影响礼部吏部的考官们,这些考官,多是朝中清贵的官员,这些官因做的清明,所以显贵。

    更不会为了一点私利就置科举公正于不顾。不过,若是知道了这些清贵考官们的学问偏重,做出来的卷子有了偏重,相应的考中的把握就会大很多。

    苏策写信让姜澜帮忙的原因也就在这里,齐国公府一大家子人,也有要考的人,题目是肯定拿不到的,但是比起摸不着头脑,不知考官喜好,多了解考官,总是好的。

    科举舞弊的事情,可能在地方州府偶尔发生,但是在考贡生这个级别的考试中却没发生过一次,因为谁都知道,科举舞弊,触碰的是文官的逆鳞,一如勋贵的逆鳞就是府兵根基一样,触之即死,根本不会给狡辩的机会的。

    文人要是拔剑,武人也得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