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东宫卫队上下不论军衔高低,一律自动获得京城户口。

    对于这点,当初朝廷里不少人都是有异议的。

    某太子就说了一个解释,便堵住了众人的嘴。

    那就是东宫卫队的忠诚度自然无须质疑,最重要的是,东宫卫队属于某太子的私兵。

    粮饷完全由某太子来出,某太子自然不会亏待这些嫡系人马。

    这便意味着京城可以一下子多出数万身份可靠且收入稳定的人家,还有甚子比这更重要的呢?

    由于都居住在固定的小区,便于收发消息,一旦城内有事,放假在家的卫队成员立刻可以集结待命。

    换作平时,这些人的收入不都是用来消费的么?

    这就等于某太子用自己兜里的钱,来刺激京城消费,促进京城发展。

    某些傻子还不打算买账,那就是真傻了!

    东宫卫队编有十四个旅,规模约七万人。

    这背后就是七万户家庭,一家按五口人计算,那就是三十五万人,实际要远多于此。

    在征求过猛如虎、虎大威、李成栋、高杰、刘光祚等人的意见之后,各部将领自然愿意将麾下将士的家眷从老家迁来的。

    京城物价倒是不低,但单就米价一项,便比西北低不少。

    当兵吃皇粮可是旱涝保收的差事,比较之后,搬到京城肯定是更加划算。

    迁来家眷之后,来自外地的将士们才更愿意拱卫京城,这才真正实现了保家卫国!

    现在北廷的情况就跟北宋差不多,后者的都城是没有天险保护,不得不在开封周边部署大量兵马。

    某太子这边则是有天险,但多半守不住,于是乎也走了老赵家的路子……

    这些兵马在战时就是抵挡辫子进攻的力量,在平时,连同其家眷,那就是莫大的消费群体。

    此番又取得了锦州大捷,凯旋之后,《京师日报》与《帝国日报》都开始大吹特吹。

    但战果是实打实的,已经得到了朝廷的确认,没人再跳出来质疑锦州大捷的真实性了。

    相信在胜利消息传到南都之后,那边的《南都日报》与《大明日报》也会印刷特刊来庆祝的,顺便再大赚一笔……

    获胜之后顺利回到自己的老窝,大吃大喝是必须的,这下总算是有酒了,诸将都是一醉方休的节奏。

    太子爷亲征便能干掉六千万狗鞑子,还有照片为证,伴驾参战的将士们也亲口证明。

    百姓们闻讯之后,自然是高兴到无以复加,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鞭炮烟花一起上。

    当天两款报纸合计售出约五十万份,还有不下十万份的外地订单。

    对某太子来说,自己带兵打了胜仗,还能让自己的姑姑与姑父两口子赚点钱,这就很和睦了。

    不过第二天的朝会上,某太子也提醒群臣要提高警惕,现在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距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十万八千里呢!

    因为今番“锦州大捷”,仅仅是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大明算是战果颇丰的一方。

    而锦州仍旧处于被东虏围困的状态,城内的存粮也只够吃一年的,明年这个时候还得过去给祖大寿送餐。

    今年能打赢并不意味着明年、后年、大后年也能打赢,没有充足的准备,就不会获得如此的胜利。

    说白了,现在最棘手的问题还是缺钱!

    若是可以省下洪承畴所部进剿的开销,那北廷户部的压力会减轻很多。

    可让洪承畴率部围攻大别山里的张献忠与革左五营两部人马,首先就是兵力不足。

    至少得将刘国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