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通商条约》的签署,便意味着法国凭借国力的优势,会在海上贸易领域奋起直追。

    某太子在签字时便对蒂雷纳子爵说过,希望在五年之内,往来于这条航线的法国商船可以达到五百艘!

    之所以给法国这么高的待遇,一方面是投桃报李,另一方面则是某太子不希望荷兰人因此坐大。

    荷兰人不会乖乖交出巽他群岛,即荷属东印度,从远期上讲,倘若荷兰不搬到北美去,以发展那里为主,明荷之间早晚还有一次战争。

    法国目前在东南亚没有任何属地,也就不存在与大明为了争夺东南亚与澳洲的控制权,而发生战争的可能。

    大力扶持法国还有益于在欧洲牵制英国、荷兰以及二哈帝国,找法国做盟友,投资周期短,且回报时间长。

    黎大爷能将蒂雷纳子爵从前线火速召回来,一来是看中其对法国忠心耿耿,二来则是为人处世较为妥贴,忠诚度没问题,能力也没问题。

    这样的人便可以授予其极大的权力了,抵达明帝国之后,不论军事上还是外交上,甚至商业上,均有蒂雷纳子爵一人做主即可。

    这便是黎大爷的高明之处,一方面收权,一方面又授权。

    法国最终能赢得三十年战争的胜利,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与黎大爷之前的布局密不可分。

    路易十四与其来自奥地利的亲妈安妮后来能有几乎花不完的钱,多半得益于这位兢兢业业的大爷。

    黎大爷穷其一生,其实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夯实王权!

    第二,充盈国库!

    第三,谋划战争!

    前两件事都完成了,第三件由于病逝,没能亲眼看到大获全胜的那一天。

    好在继任者马萨林继续实施了黎大爷的既定战略,让法国最终获胜,并在战后实现了国力蒸蒸日上。

    直至路易十四亲自开瓶庆功,一次清空卡内余额……

    普特曼斯就投了五十万,某太子便告诉了他搬家的事情。

    黎大爷这下一次砸了三百万,某太子也就不能厚此薄彼了。

    从黎塞留弥留之际的症状来看,眼疾与头痛并发,或许是脑子里面长了肿瘤,进而压迫视觉神经,或许不是。

    但终究某太子没在场,在场估计也治不了,更治不好,脑瘤算得上是绝症,不开瓢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治,即便开瓢,也能因手术失败而挂掉。

    现在弥补告诉普特曼斯搬家的事情还来得及,只要让法国人在海上警惕荷兰人就行了。

    任何时候,盟友也要互相提防,不可能彻底放弃戒备。

    某太子向蒂雷纳子爵透露了三十年之后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是为啥要请他提防荷兰人的真正原因。

    现在是盟友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是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久的盟友!

    比较起来,大明与法国在很多领域都没有矛盾,更适合做长期的盟友。

    法国若是能够横扫千军进而称霸欧陆,那么其他几家也就发展不起来。

    换个角度说,法国杯这几家给牵制住,自己也无力对外扩张了。

    荷兰、英国、西班牙都被法国打得搬家,那倒是有意思了。

    蒂雷纳子爵对法明两国签署军事同盟条约非常感兴趣,具体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

    由于自己会带着所部长期逗留在明帝国,所以并不急于一时,待此战过后再行签署即可。

    蒂雷纳子爵对于明帝国可以驰援万里之外的法国本土,并不抱多大期望。

    他看重的是能通过军事技术合作,获得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