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何死角,全部都会被上千门舰炮的炮火所覆盖!

    岸边的联营前均已挖设大量的陷马坑,海边都是沙土,挖坑极为便捷。

    倭军挖了不下五百万个陷马坑,就等着对方送货上门了!

    纵使清军出动四五万骑兵前来偷袭,也不会取得多大战果,反而会损失惨重。

    双方就这么干耗了一个月,仿佛倭军就是来锦州海边度假的……

    堀田正盛手下拥有高达十五个军的兵力,每个军一万人左右。

    名义上是十三万,实际上有两万多人并不在名单上。

    属于未经德川大将军允许,就偷着来大明打工的。

    三个月就能赚在本土一年的钱,任谁都会心思活泛起来。

    这些穷得快要乞食的足轻与无主的武士,都是打算趁此机会,吃到撑死为止的!

    他们及其希望与清军交战,因为不打仗就没战果,没战果就兑换不到铜钱!

    兜里没钱的话,距离饿死就为期不远了!

    然而他们的主帅堀田正盛,一点主动进攻的意愿都没有,仿佛就是带着大家来看热闹的!

    主帅在等待甚子,谁也不知道,倭军将领也不敢多问。

    直到天气越来越热,诸将实在是忍不住了,堀田正盛才告诉众人。

    这是明国太子告诉他的策略,就是要用炎热的天气来降低清军的战斗力。

    倭军与明军均装备了大量的板甲,而清军则以棉甲为主。

    在冬季,棉甲的保暖性自然好过板甲,但到了夏天,其保暖性就成了极大的劣势。

    长时间穿着,对披甲兵无疑是一种煎熬,会让体内的水分迅速流失,从而消耗体力。

    板甲被阳光一照也烫手,但联军早已有了准备。

    其一,板甲可以快速穿上,二十秒之内即可穿好,二线部队并不需要时刻穿着。

    其二,所有板甲里都有内衬与外皮,并不会让皮肤接触到被晒得滚烫的铁板。

    其三,每个发了一把扇子和两个竹筒,竹筒里面就是海水,甲衣热了就往上浇水即可。

    堀田正盛的策略就是跟清军耗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届时海边也会暴晒不已。

    这就是联军进攻的最佳时机,时间便是西历六月初开始!

    为了报复上次大规模中毒的事情,清军控制了小凌河的上游,往河里下毒。

    联军在发现大量死鱼之后,便不再取水,转而用船从远处运水,这招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某太子遣人送来了一个装备新式铜炮的炮兵连,外加五百枚“飞毛腿”对地导弹,以及三十万颗手榴弹。

    炮兵连来战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联军开路,跟京城保卫战一样,务必端掉可能威胁己方进攻的清军重炮阵地。

    一个连所辖三个排,总计十二门新式铜炮,看着不多,但由于射速极高,单位时间内的投射速度不亚于六十门红衣大炮。

    投入炮兵规模较少的原因是某太子也担心战事不利,导致炮兵连被对方俘获。

    此番只是送了十二门铜炮的话,往后对王师的威胁也不会很大。

    如果遇到铜炮无法直射的目标,便可以使用“飞毛腿”导弹进行打击,这种武器是大清那边绝对没有的。

    即使进行仿制,没有陀螺仪的话,精度注定不会很高。

    多尔衮主动让出海边十里,等着宿敌主动上门。

    上次不明对方底细,导致吃了大亏,此番就不能重蹈覆辙了。

    进攻的第一天,联军向内陆推进了五里地,完全在可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