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历来兢兢业业……”

    这些原因的托词,分明是不相信户部,李侍问旋即表示不满。

    “工部管理项目极多,再行由户部支应耗费时间,自行裁断利于运行!”

    既然提出了这个请求,张国维轻易就不会收手的,又兼任右佥都御史,比李侍问高半级。

    “你……”

    “好了!两位爱卿无需如此,毕竟都是一心为公嘛!既然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莫不如听听本宫的建议!”

    “臣洗耳恭听!”

    “两位爱卿非私人恩怨,乃是两部之间的问题。本宫有意在东宫开办一家银行,就是外面的钱庄、票号之类的。这家银行名叫‘北方银行’,发行‘兑票’,这票据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兑现白银的票据。与先前的银票不同,北方银行储备多少银子,就印刷等额的兑票,一两都不会多印,且只发行大额兑票,不介入市井小额消费市场流通。工部的银子可存在银行,户部亦是如此,不论各衙门,只要在银行存钱,即可享受每年百分之二的利息,而且不设数额限制,无须定期存款,存随时可取出的活期即可。工部将银子存进银行,银行出具兑票,反之手持兑票,待核实相关身份后,即可兑出现银。户部亦可将太仓银子存进银行,一千万两的年息便是二十万两,五年便是一百万两。所得利息可由户部自行支配,无须请示朝廷,不中饱私囊即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各部在存银之后,有些蛀虫想要侵吞,没有兑票便无法摸到银子。譬如工部,出入皆用兑票的话,官员拿到手的是一张纸,而且是花不了的纸。谁敢接收一万两,甚至十万两银子的纸,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你不是要退股么?

    你不是想让本宫自己犒军么?

    老子现在让你退股,还把你的银子都套进来!

    自古忠言当放屁,只有套路得人心!

    这下你没了股份,太仓的银子还都得存到本宫这里!

    这叫什么?

    这就叫本事!

    “妙!妙啊!臣愿将工部银两存入此银行!”

    张国维捋着胡子稍加思索,便一口答应了,只要不落到李侍问手里就行了。

    太子虽然人小鬼大,可素来说话算数,也正是如此,才得到群臣的尊敬。

    眼下整个大明,除了镇海伯郑芝龙之外,钱最多的便是这位太子爷了。

    一旦连太子爷都缺钱,那就说明户部早就破产了,不用再行惦记了。

    适才太子爷也说了,所得利息,可由各部自行支配。

    存一百万两银子,能得二万两银子的利息。

    用这笔钱,给工部上下改善伙食不好么?

    反正没有中饱私囊,怎么吃都是工部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臣愿将礼部银两存入殿下银行!”

    冯铨紧跟着表态,礼部虽然没有工部的钱多,但总归是一份心意嘛。

    “依臣看来,各部将银两存入银行,能避免蛀虫私吞,又能得到不菲之利息,乃是有利于朝廷之善举!”

    内阁是没钱的,薛国观那点家底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想了片刻,便打着朝廷的旗号来鼓励其他各部的尚书。

    “首辅所言有理,普天之下,太子开办之银行便是最为安全之所在!”

    一直没说话的次辅吴甡忽然同意薛国观的提议,通常来说,只要他不反对,薛国观的意思便是内阁的意思。

    薛国观是准国仗,从某种意义上说,薛国观所言便是太子授意的。

    礼部尚书冯铨又与薛国观私交甚笃,通常无非是谁先谁后表态而已。

    适才吴甡已经瞧出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