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顺公沈志祥所部约五千。

    这些都是野战队伍,除此之外,大清还在各地驻有约一万“守兵”,这些都是女真八旗,在必要时刻可以编入“战兵”之列。

    大清国的战兵总兵力约十二万,各地的守军,包括非八旗兵约两万,总兵力约十四万,但只要粮食充足,还有很大的扩充空间。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十分看不起出身降将的张存仁,这厮之前跟过祖大寿,在大凌河一战之后便归顺了大清,不过降将就是手下败将,就会说些危言耸听之词:“启禀皇阿玛,儿臣以为我国天兵,一可当十,十可当百,百可当千,千可当万!六万八旗天兵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更可击败六十万蛮明大军,何须扩充乎?儿臣以为出动六万八旗天兵,辅以数万仆从,便可夺得蛮明的万里江山了!”

    出动十二万大清王师还打不下来狗蛮子的江山?

    怎子可能???

    张存仁此言分明是涨他人威风,灭大清的士气,十分可恶!

    皇太鸡看了看抱拳施礼的豪格,心里不免慨叹起来,身为长子,却无战略眼光,城府又不深,遇事总是不经思索,武断决定。

    以后还怎么继承自己的皇位?

    都是同龄人,你可是比你多尔衮皇叔差远了。

    想到这里,皇太鸡甚至开始有些担心豪格的未来了。

    豪格都年过三十了,多尔衮才二十八,皇太鸡已经不止一次为此事发愁了。

    往好了说,豪格也就是多铎那类的逞强好胜的匹夫而已。

    若是自己不勤加教训,恐怕要向莽古尔泰那厮靠拢了……

    自己百年之后,将大清国的万里江山交给豪格怎能放心?

    万一多尔衮学蛮明的朱棣,来个大清国的“靖难”,豪格该如何是好啊???

    比拼脑力,毫无疑问,豪格根本就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皇太鸡觉得蛮明都没豪格让自己感到如此的头疼……

    “好了,张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我大清此番入关,并非为了收敛财物,而是要入主中原,改朝换代!不但要消灭蛮明的人马,更是要守住已经攻占的城池。如此算来,当下王师倒是有些兵力不足。八旗人口有限,各固山额真仅需在出征之前,足额补充旗下人马即可。檬古八旗与外藩三旗施‘三丁抽二’之策,须在夏末之前,将兵力扩充至现有的一倍。天佑军可扩充至三万,天助军扩充至一万五千。各地守兵无需调动,须防止宁锦一带的蛮明队伍有所异动。在秋初之际,可入关的王师兵力大致可达十六万!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张存仁是皇太鸡亲自任命的都察院承政,承政可是都察院仅次于“主管”的职务,主管都是贝勒,除此之外,便是承政了。

    皇太鸡不会因为豪格吹嘘八旗天兵的超强战力,而偏袒自己的长子,即便豪格说的是实情,这种内容也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说出来。

    “启禀皇上,奴才以为若是王师主力进发关内,欲防范关外蛮明各部人马,再行动员一万守兵八旗勇士,附议三万汉兵,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在范文程与张存仁相继发言之后,宁完我也要有所表示才行,这可是大清入主中原的天赐良机,时不我待,届时自己也将是大清国的股肱之臣了。

    一般来说,王师主力入关,在关外都会留有两旗人马负责守卫沈阳,以及看守关外蛮明人马,入关的只是六旗外加檬古骑兵以及些许汉军而已。

    倘若八旗此番都要入关的话,那么关外必须留有两万八旗守兵和三万的汉兵加以防范才行,不然恐怕被困锦州多时的祖大寿多半不会坐以待毙的。

    十六万大军入关,留四万在关外驻守,看起来还算是稳妥之策。

    文臣武将并不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