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某太子还得指望黄得功留下来的一点“家底”,不然心里根本没底。

    勇卫营随甩锅爹南下,某太子便将张一龙所部命名为“近卫营”,除了厂卫这样的御前侍卫之外,能够率先保驾的就要算近卫营了。

    千万别指望大汉将军们,那特么就是个摆设而已,纯属样子货,近千大汉将军有八成被某太子送给了甩锅爹。

    自己只留下两百人,每周朝会三天,能装装样子就行了。

    他们再威风,也没有常朝大象们威风。

    这些“大可爱们”,除了爱吃水果,几乎没有缺点……

    “宛儿,快看,那是人来拉的车!”

    作为太子爷的歌姬,出行的待遇自然不会低,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只能乘坐马车。

    不过李香君等人还是可以挑开帘子,偷看外面的景致。

    京城她们谁也没来过,故而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

    “……真有意思!”

    同为苏州人,有了老乡这层关系,董小宛很快就与李香君成为了好姐妹。

    在留下的六位姐妹之中,卞玉京、寇白门、陈圆圆、马欣然皆为南都人。

    董小宛与李香君都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当然要结为攻守同盟,不然就要被南都的对手比下去了。

    “路人不少皆穿短袖,不可思议!”

    由于夏季官服已经普及到了整个畿辅地区,珉间很快便有人加以仿效,这并不算是违规,导致短袖儒衫得以盛行。

    短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方便送风,更加凉快,在炎热的夏季是不二之选,不少店家也推出了女式版,不过官府规定女式版不得短过肘部。

    女式版太短的话,加之夏季服饰本来就是以轻薄为主,那样的话,简直遍地是楼姐了,比唐朝还荡漾……

    “……那些人看的都是《京师日报》吧?”

    董小宛一路上经常看到有人拿着报纸,甚至边走边看。她在江南只是看过数期而已,但已经是兴致盎然了。这次来京,总算可以看个痛快了。

    在江南各地,一份《京师日报》售价高达五十钱甚至一钱银子之多,但听锦衣卫大哥们说,在京城购买的话,一份仅需十文钱而已。

    如今上到朝廷大员,下到黎民百姓,乃至贩夫走卒,只要买得起且能认识字,就会买上一份加以翻看。

    《京师日报》包罗万象,从朝廷要务到珉间轶事,可谓是应有尽有,不论是科技创造还是商家广告,都刊载其中。

    不少急于上朝的官员兜里不差钱,尽管府邸已经订阅了一整年的,也都会让随行的仆人直接从路边买一份,这样方便自己尽快看到上面的要闻,千万不能消息滞后。

    “诸位女士,可现在此处休息。明日上午巳时一到,也就是上午九点,在下再行过来,请诸位女士前往陆军医院,下午去吏部办理证件。今晚若是觉得乏味,可浏览过往出版的报纸。此为太子爷赐给诸位女士的餐品,可以慢慢享用,餐后自会有人收拾,若无要事,在下便先行告辞了。”

    刘乐知道自己留在这难免会让这些歌姬们碍眼,故而简单叮嘱一番便准备走人了,早点回去禀报,也好让太子爷放心。

    “多谢刘伴伴了!”

    柳如是在这里年纪最长,便拿出十两银子,代几位姐妹答谢这位公公。

    “不敢!不敢!还望女士切莫如此,太子爷对后邸的奴婢都有规定,咱家这便告辞了!”

    刘乐是不会为了十两银子落人口实的,他每月能赚数十两,外加姐姐给自己补贴,日子过得不说是大富大贵,也很是宽裕。

    没有大项支应的话,这些银子完全够花了,以后有姐姐在太子爷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