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让辫子强攻京城,毕竟会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这是倡导低投入高产出的皇太鸡所绝对不想看到的场面。

    由此看来,京城并非坚不可摧,看似坚固的砖石城墙在重炮面前也只不过是像夯土筑成的差不多。

    一连查看了几处塌陷的城墙之后,幺鸡皱着眉头几乎可以肯定,只要敌人用重炮对着城墙猛轰十二个小时,必定可以轰塌某一处位置,继而让步兵蜂拥而入。

    “测量穿深之后,把结果都记录在案,兵部、工部、东宫、盔甲厂各持一份,作为今后研制火铳和修筑城墙的依据。”

    兵部的要求与工部是截然相反的,将领们自然希望部队所装备的火铳威力越大越好,而工部负责筑城的官员则想让城池更加坚固,来抵消火铳所造成的伤害。

    这是矛与盾的较量,而且没人愿意见到敌军用自家的矛把自家的盾戳穿了,然后对自家大举杀戮洗劫,果真如此的话就颜面无存,且性命堪忧了。

    实践出真知,经过实地考察,幺鸡对“泛红夷大炮”,也就是重型攻城炮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种类型的火炮重量很大,运输不便,射速又慢,可胜在威力极大,射程又很远。

    它们的存在对城头守军和野战部队是非常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在交战之前尽快予以清除,将会对己方造成难以想象的惨痛后果。

    皇太鸡的部队有上百门正二八经的“红夷大炮”和同样数量的“泛红夷大炮”,加上佛郎机一类的轻型火炮,总计达到上千门之多,这个数量想想都让某太子心烦意乱。

    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难免有失偏颇,看来十分有必要与经验丰富的王在晋商量一下如何御敌,老王头熟悉边务,一定会辫子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何破游骑兵、重甲步兵与重型炮兵的三位一体的攻击组合,这应该是打破辫子不可战胜神话的第一步。

    即便有了没良心炮加上燧发枪,给麾下的步兵都装备加厚款板甲,还有“天启”坦克与“基洛夫”飞艇助战。

    要与辫子主力打野战,某太子也对己方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不那么高的科技武器无法完全弥补战场经验的缺失。

    面对堪称身经百战的辫子,对方全速冲过来,刚刚组建起来的火枪兵方阵不全线崩溃就算是合格了,对得起太子殿下撒出去的狗粮了。

    “此为鹰隼铳之弹丸!此为鸟喙铳之弹丸!”

    张国维并不能够达到看炮弹就能识别火炮的水准,还得让黄得功为其一一解答。

    作为工部尚书还是土木方面的专家,他原本以为太子对新城的防御力要求过高了。

    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较于所见的情形,新城的城墙果然有加固的必要。

    一些火铳发射出来的弹丸对城墙的穿深已经达到令将领与群臣都触目惊心的地步。

    若不是今晨勇卫营不计伤亡,誓死守卫城头,与京营叛军寸土必争,想必他们之中的某些人现在已经被贼兵祭旗点天灯了……

    张国维不但亲自记录,详细标明,而且还对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弹丸做了图画,在旁注释其对城墙的破坏力,这样更加便于直观理解。

    心里更是在计较着,如果新城城墙厚达五尺仍然抵御不住火铳弹丸侵袭的话,那就修到六尺厚度,还是不行就再次加厚,直至能够够扛住为止。

    黄得功对火铳的款式与杀伤力基本上了如指掌,看见一处弹痕,根据目测便能推断出对方大致射击了多少次,受创的城墙又打入了几种弹丸。

    若没有勇卫营的将领负责说明情况,即便工部官员实地考察且认真负责,也无法对弹丸的破坏力进行深入了解,回去分析更是会错上加错。

    这算是大战之后的第一手资料了,事发地完全没有经过人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