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朱慈烺本来是打算让空军使用苏-30与“台风”这两款双发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

    但随着“台风”成为舰载机,这个设想就不太可能变成现实了。

    不论是苏-30MKI还是苏-30SM2都无法上舰,想要从甲板起飞,要么不满油,要么不满弹。

    在满油且满弹的情况下,使用弹射器都无法让这两款重型战机飞起来。

    所以海军直接打包了“台风”,取代“王鹫”,成为舰载机的主力。

    而苏-30MKI与苏-30SM2由于作战半径大,载弹量高,成为了空军的头牌。

    其他俄系战机都要为其提供弹药,苏-34战斗轰炸机与苏-35战斗机则成为了器官捐献者。

    苏-35虽然是制空型战斗机,却是单座款,难以兼顾对地对海攻击任务,苏-34的设计思路则刚好相反。

    可以说苏-35与苏-34是以苏-30为基础,研发出来的两款专项战机,苏-30刚好是多用途战机的平衡点。

    双发双座,兼顾制空、对地、对海,可以说是放大版的“阵风”。

    如若大明帝国的航空工业能吃透苏-30,就能直接进步十年以上。

    吃透KF-21的话,能少走二十年弯路。

    只吃透KF-16……

    那就跟原地踏步差不多!

    力争到1850年,大明帝国的战机制造能力达到150年后的水平。

    每年支援郑成功一千架“台风”,同时卖给波洛一千架同型号战机,不会影响海军列装“台风”。

    英国与西班牙大礼包加起来,每年能召唤出六千架“台风”,刨去出口的部分,还能剩下四千架。

    只要不发生类似于新西兰海战那样规模的战斗,大明海军航空兵每年能获得四千架“台风”,几乎是用不了的用。

    本来打算给郑成功与波洛的都是英版“台风”,后来朱慈烺一想,波洛会说西班牙语,印加帝国全境之前也是西班牙属地。

    郑成功在非洲又与西班牙人对峙多年,或许这两家装备西版“台风”更为合适一些。

    西版“台风”的武器基本配置与英版相差无几,“流星”远程空空导弹都是四枚、两枚IRIS-T格斗导弹取代了“阿姆拉姆”格斗导弹,两枚“暴风阴影”巡航导弹被换成了“金牛座”巡航导弹。

    总的来说,战机性能完全一样,武器方面大同小异,只是座舱显示器里的文字从英语变成了西语。

    然而在问过了郑成功与波洛的意见之后,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英版“台风”。

    理由很简单,他们都对西班牙完全没有任何好印象!

    之前西班牙帝国控制南美之际,对印加人非杀即打,异常的残暴。

    之后西班牙都搬到刚果南部之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袭扰闽国,三五天就得打一次。

    如若差评用一百分来衡量的话,西班牙人的所作所为肯定能拿满分,少一分都不可能!

    波洛对英国人没啥印象,郑成功曾用武器援助过刚果北部的议会军。

    所以这两家选择英版“台风”就顺理成章了,“巴赞”级宙斯盾驱逐舰是不得不选,因为英国的45型驱逐舰的防空能力过于拉跨。

    按照防空能力排名的话,泡菜大小王>巴赞=霍巴特>45型=22350型=P15B型“维沙卡帕特南”。

    同样是48个垂直发射单元,“巴赞”所装备的“标准”-2Block4型防空导弹射程185公里,45型的“紫菀”-30型防空导弹射程100公里。

    “巴赞”级驱逐舰的配置是30枚“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