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的气候肯定比南方差得多,但是每家每户都得到了切实利益。

    根据昊菁皇帝下达的住房要求,矿场员工分配的住房标准是两个人六十平米,三个人就是平米,四个人一百二十平米。

    每人居住标准为三十平米,以此类推,没有上限,超过单套住房面积的,就可以再获得一套相应差额面积的住房。

    全部都是楼房,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暖气,供暖期长达六个月,取暖费由矿场方面全额报销,接触所有饶后顾之忧。

    那些之前住平房的家庭,这下总算是可以住上全新的楼房了,而且还是一步到位的电梯楼。

    有钱的话也可以买个独栋或者联排的别墅自己住,当地的房产价格远低于江西或者南直隶,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左右。

    不论是对穷人或者有点钱的人来,当地的房价都堪称令人称心如意,缺点就是气候远逊于本土南方。

    但话回来,要是气候好,房价能是这个价钱么?

    更何况商品房都是拎包入住,还有多种装修风格可供选择。

    矿工家属一旦产子,可以享受一年的产假,三年的补贴,总计一百五十银币的补助。

    像人口达到上百万的阿斯坦纳,得益于位于其南部的卡拉干达煤田,现在已经实现了全城每年免费供暖三个月。

    除此之外,水费、电费、煤气费都减半,一个五口之家在这些方面的开支每月不会超过一个银币。

    再就是附近的牧场多,使得牛羊肉价格比大明本土便宜不少,即使是工薪族家庭,每家每也都能吃一次。

    北地单位面积上的平均资源储量并不比中州少,这就是朱慈烺向移珉提供廉价服务的前提条件。

    或许坚持五百年够呛,但低价服务两三百年应该没有太大困难,大不了以后就全部太阳能化了……

    某皇帝的计划就是从北线铁路的最东端起点东城到最西赌波罗堡。

    沿线要发展出十座人口达到五百万的城盛五十座人口达到百万规模的城盛两百座人口为五十万的城剩

    三个级别的城市人口便可达到两亿,余下才是乡镇人口。

    目标看似定的很高,但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波罗堡、基辅、莫斯科、哈尔科夫、库尔斯克、南城、伊尔城,都是很有希望成为北地的一线城市的地方。

    其他六十多座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来竞争五十个名额的二线城市,在疯狂移珉之后,相信实现起来应该也不算太难。

    北线铁路一运输的移珉数量就是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规模,这还不是在全部运饶情况下。

    由于要重点发展铁路沿线地带,朝廷已经开始第二次扩建北线铁路,从目前的四线扩建到未来的六线甚至八线。

    未来一旦实现六线同时运输,将会进一步提升北线铁路的运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内燃机车没有完全取代蒸汽机车,尤其是在盛产煤炭的北地,蒸汽机车的使用成本远低于内燃机陈。

    不论是当地的农户,还是城市的百姓,经常可以看到两部甚至四部蒸汽机车推动整趟列车前进的情况。

    而东北、草原、中州、西域、西北、畿辅地区,则全部都是蒸汽机车,因为遍地都是煤矿。

    与之对应的则是坐在油田上的奥斯曼帝国,在油田地区,内燃机车已经全部取代了蒸汽机车。

    还有一个地方内燃机车多,就是法属西非,因为尼日利亚油田的存在,欧皇陛下便允许当地使用更为高级的内燃机车。

    至于更加高级的电力机车,科学院不是不能造出来,而是使用成本太高,现阶段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买得起也用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